
hi,我是胖胖。
其实,像胖胖之前在广州,对广州出租车行业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这个行业良莠不齐,秩序早已习惯性地游走在灰色地带。
比如胖胖曾经过完年回公司上班,本来十几块钱的短途路程,硬生生被明目张胆收了一百多块。
提出质疑,对方直接亮出扳手威胁。
这些事情,胖胖自己都经历过。
最近呢,广州日报就报道了这么一则新闻:
6月14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主动关注到有乘客在社交平台反映,其母亲当天早上在白云机场T2航站楼准备搭乘接驳车去T1航站楼转机时,轻信了拉客人员“接驳大巴要等很久”“快速协助托运登机”等话术,乘坐对方车辆前往T1,最终被收取费用280元。
由于网络信息较为碎片,既无车辆信息,也无乘客联系方式,执法人员只能根据乘客支付时间的线索,调取相关路段的视频监控、卫星定位等海量数据,开展筛查。
最终,执法人员锁定涉事车辆为粤AA**39的出租车及司机蔡某。
执法部门连夜布控,15日凌晨1时许,在白云机场区域将车辆成功查获。
根据案件事实,执法人员对蔡某以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违规上客等两宗违章行为立案查处,责令其所属公司加强管理,并要求积极与乘客协商退赔。广州市交通局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议价、违规收费、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行为。
像这次的白云机场事件,说实话,只不过是行业日常操作中一个"做得太明显、刚好被曝光"的版本罢了。
要不是乘客无意中把遭遇发在社交平台,执法部门未必会介入得如此迅速。
要知道,在此之前,多少乘客有过类似经历?又有多少投诉石沉大海?
所以这起事件的背后,远远不是表面这点效率值得被表扬,而是暴露出广州出租车行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顽疾。
像出租车司机的违法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利益链长期博弈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出租车公司通常采取"份子钱"制度。司机每天要交一笔高昂的固定费用,车子油钱、维修、保险也都自负盈亏。于是司机为了赚钱,必然倾向于铤而走险,违规加价、拒载、绕路、拼客……在高强度的利益驱动下,违规几乎成了潜规则。
而公司呢?对司机的违规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只要份子钱如期到账,公司就有稳定收益。处罚司机反而可能导致人手紧缺、车辆空置,影响公司运营。所以说,这是一种"利益共生":
司机违规、公司纵容,官方监管则长期疲软。
而这次白云机场事件,是被网络曝光倒逼出来的"主动作为"。
在平时,有关人员可能其实早就知道出租车行业的问题,只是缺乏持续、系统性的整治。
说白了,不闹大,不上网,就当没事人。
而一旦被曝光,响应速度又惊人之快:
凌晨出击、连夜布控、精准查获,说明技术手段和资源其实早已具备。
这种强烈的对比,本身就说明了:监管能力从来不缺,缺的是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监管意志。
当然,出租车司机并不孤立。他们背后往往还连着某种信息流通网。
机场作为特定高需求区域,本来就是黑车的温床。
如果长期不作为、或者流于走过场,就导致这些灰色利益链条越滚越大。
为什么出租车司机敢在机场收280元?
因为在他们看来,短期风险极低,长期收益稳定。哪怕偶尔被罚,违规成本远低于违规收益。
其实按胖胖亲身经历而言,绝大多数乘客碰到问题后,最终都会选择自认倒霉。为什么?
要么投诉流程繁琐,举证困难。
很多出租车司机现在故意关闭计价器、用现金交易,就是为了规避后续追查。
乘客即使有微信支付记录,但没有车牌、没有司机身份,投诉成功概率极低。
再者,取证周期长、胜诉希望渺茫。
很多乘客经历过投诉后石沉大海的无力感,渐渐也就习惯性放弃。
像一些投诉成功后能获得的补偿少得可怜。
投入的时间精力远远高于追回的钱,乘客自然倾向于认栽。
所以像本案这样,乘客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反倒成为当前最有效的维权方式,而这本身,正说明了投诉渠道的失效。
如果真的放开市场自由竞争,让定价、服务、用户选择、信用评价全面主导,或许出租车行业能在市场逻辑里完成自我淘汰和进化;
但问题在于,利益格局调整背后的阻力,往往远比市场规律更复杂。
再退一步讲,就算短期内没法全面放开,至少可以在技术治理上真正下点狠功夫。既然现在数据调取能力已具备,为什么不能建立一整套实时监控与黑名单系统?为什么不能把计价器实时联网,所有行程全程上传监管平台?一旦出现违规,平台自动抓取预警。司机一旦被多次投诉,自动降权或吊销运营资格。
说白了,技术其实早已足够先进,缺的是背后治理决心和执行系统的完整闭环。
出租车行业问题,不是单一群体的道德问题,而是典型的治理系统性顽疾。指责司机容易,归咎管理公司简单,但真正要解决问题,是要触及背后盘根错节的多方利益格局。
每次媒体曝光的案例,都不过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考验在于:
有没有能力把冰山整体融化,而不只是偶尔凿掉一块浮在水面的尖角。
如果靠上网"刷舆情"才发现案件,这背后多少带着点讽刺的味道。
这就不光是打车行业的问题,其实是整个城市治理能力的一个小缩影,当新技术工具存在时,治理逻辑和治理意志是否跟得上,才是关键。
城市治理从来不是简单的道德训诫,而是系统性的博弈与重构。
出租车问题,只是广州这座城市众多管理难题中的一角。
而在这座日新月异、一切都讲究效率和技术的城市里,为什么有些老问题,总像牛皮癣一样根深蒂固?
他们的生意,究竟是靠什么在撑着?
答案,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