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那年我20岁,为了供你们上大学我前前后后贴了将近200万,直到33岁才结婚,你现在让我分遗产,给你70万,你还有没有良心?”

面对弟弟的无理要求,郭先生声音几乎哽咽,他没有想到,自己在父母去世后,辛辛苦苦拉扯出了4个大学生,却反被早就跑出门享清福的弟弟反咬一口。

为了拿到父母那所谓的70万遗产,听亲戚挑唆的小弟直接跟郭先生撕破了脸,甚至于编造谎言,请记者曝光他。

面对这样的弟弟,郭先生是否会妥协?在70万面前,亲情真的就一文不值吗?

有些人的二十岁,是诗和远方,是篮球场上的汗水和图书馆里的姑娘。

而他的二十岁,是父母骤然离世后,家里五个弟妹直勾勾望着他的眼神。

最大的弟弟妹妹还在上学,最小的那个,才三岁,话都说不全。

他的人生,在那个瞬间被强行画上了句号。

从那天起,他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一家之主,一个强行上岗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留下了七间门面和两套房,听着不少,总价值也就七八十万。

但这笔钱不是用来享受的,是用来救命的。

那是五个无底洞,吃喝拉撒,学费书本,人情往来,哪一样不是张口要钱?

他守着这点家底,像守着一堆随时会烧完的柴火,更多的时候,是把自己当柴火扔了进去。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奔波,挣来的每一分钱,都优先填进了弟妹的成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边的同龄人恋爱、结婚、为自己的小家奋斗,他却只能把自己的终身大事一推再推。

这一推,就推到了三十三四岁。

直到最小的弟妹们都快上了大学,他才敢喘口气,考虑自己。

一场迟来的婚礼,想必简单得有些寒酸,因为最好的年华和最多的积蓄,都献祭给了那份名为“手足情深”的责任。

外人粗略算了一笔账,二十年来,为了供养这几个孩子,尤其是供出四个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个人倒贴进去的钱,恐怕超过了两百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他用两百万的真金白银,去守护一个价值七八十万的“家庭”。

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血本无归的投资,但他投了,用自己的青春和人生作为赌注。

他以为,他守护的是一个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开始过点自己的小日子时,那份他以为坚不可摧的亲情,露出了最扎心的一面。

矛盾的引爆点,是那个他一手拉扯大的小弟。

这个刚满十七岁的少年,初中没念完就嚷着不读了,转头就向大哥张开了手。

“哥,给我七十万,我要跟人合伙做生意。”

七十万,对一个连社会门都没摸清的孩子来说,不是创业基金,更像是一张通往深渊的门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所谓的生意,听起来像是“倒腾玩具”这种孩子气的空想。

大哥自然不能同意,可小弟的下一句话,却像一把刀子,捅进了这个家庭最柔软的地方。

他哭着说,自己从小“寄人篱下”。

父母走后,他多数时间住在寄宿公寓,周末去二姨家。

尽管大哥付了所有费用,二姨也尽心照料,但在他心里,那都不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归属感。

一次和喝醉的二姨夫吵架,被吼了一句“滚出去”,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七间门面两套房,是我爸妈的,难道没我的份吗?”他声嘶力竭地质问。

亲情这件温暖的外套,被他一把扯下,露出了里面明码标价的吊牌。

“我二十岁时,谁又管过我?”

面对弟弟的控诉,一向隐忍的大哥,情绪终于决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现在都说我拿得多,那我问你,当年我二十岁,也还是个孩子,谁管过我的感受?!”

这一声吼,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是啊谁还记得,这个被奉为“长兄如父”的男人,当年也曾是个需要被人照顾的少年?

当他被迫一夜长大,扛起整个家的时候,他的委屈,他的恐惧,他又向谁去说?

他把所有的苦都咽进了肚子里,酿成了保护弟妹的铠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到头来,这身铠甲没能抵御外界的风雨,却被自己最亲的人,从内部捅了个对穿。

道理很简单,谁都看得穿。

如果当年大哥撒手不管,把遗产一分,几个未成年的孩子拿着十几万,能活成什么样?

别说四个大学生,恐怕连温饱都成问题。

真正的遗产,从来不是那几间铺子,而是大哥用二十年青春为他们撑起的那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有人看不到天,只看得到屋檐下的那点东西。

最终在调解下,兄弟俩暂时和解,决定坐下来好好谈。

大哥也做了最大的让步,承诺只要弟弟回去读书,他会一直供。

至于家产,等他忙完自己的婚礼,会拿出来公开透明地分割。

风波看似平息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有些东西,碎了就是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