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图95轰炸机,它挂载过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核弹,爆炸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3000多倍,甚至将亚欧大陆向南偏移了8毫米,这是真的吗?苏联为什么要投放威力如此巨大的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苏联研制出了首枚氢弹,可是威力实在太小了,只有40万吨当量。它在当时还算可以,比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得多,但是四年之后就不够看了,因为美国在1957年研制出了1500万吨级别的氢弹。

1961年,美苏核竞争达到高峰,就在此时的前两年,美国人在欧洲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这一下子激怒了苏联,于是他们决定放一个大炮仗震慑一下北约集团。

这个大氢弹苏联给它取名叫“沙皇炸弹”,西方则更喜欢叫它“大伊万:这个绰号缘自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伊万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伊万的研制过程很快,因为当时苏联已经掌握了三相弹的构型。所谓三相弹,它的爆炸过程是分三个阶段的,首先是最内部的一枚小当量原子弹爆炸,由它来充当氢弹的“扳机”。它爆炸之后,极高温和极高压让核聚变启动,外层的氘化锂聚变发生第二次爆炸,释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然后又去轰击最外层的贫铀,即铀238,最后引起第三次爆炸。三次爆炸间隔非常短,每炸一次,威力会陡然增长几个数量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相弹属于第三代核武器,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铀235浓缩肥料,或者是核电站产生的废料铀238。这个铀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但是不能单独制造核弹,它的链式反应不能自持,必须要有外界补充高能中子,才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恰好氢弹爆炸可以产生大量的中子辐射,所以,在氢弹外面套一个厚的铀238外壳,就是三相弹了。

苏联专家在弄清楚原理后,仅用两个多月就把沙皇炸弹造出来了。根据计算,这枚核弹的当量是1亿吨,总共造了两枚,一枚用于试爆,另一枚“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快要实验的时候,苏共中央和当时的苏联核专家萨哈罗夫按下了暂停键。因为他们自己都感到害怕,1亿吨当量的威力是否过于充沛了些?于是,这两枚核弹被减料了,当量降低到5000万吨TNT,差不多是广岛原子弹的3800倍,是二战人类使用的炸药威力的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颗炸弹体积实在太大了,当时苏联没有能够携带它的飞机,因此只能把图95改装一下,将上面很多没用的零部件拆掉,这样才把这个长8米、重27吨的大家伙塞进去。苏联核专家还给这枚核弹加了一个超级大的降落伞,因为图95飞的不够快,核弹如果提前落地,那图95就跑不掉了,用降落伞给核弹减速,冲击波不会伤到飞机和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10月份最后一天,飞行员驾驶着图95携带沙皇炸弹朝新地岛飞去,这座岛靠近北极圈,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它在苏联那里就相当于我国的罗布泊,是专门用来进行陆地核试验的,这个岛总共被核弹炸了130多次。

到了新地岛上空,飞行员按下投放按钮,沙皇炸弹缓缓下降,过了有3分多钟,炸弹距离地面高度4000米的时候被引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炸过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中央火球,直径达4.6公里。这个火球迅速膨胀,1000平方公里内的建筑全部被冲击波移平,方圆100公里内的树木被高温汽化,它的火光1000公里外依旧能看到,仿佛第二个太阳。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十几圈,而瞬时产生的电磁脉冲让半个苏联和北欧的无线电信号中断,一个多小时后才逐步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皇炸弹爆炸以后,全球震惊,西方感到巨大压力,此次爆炸也间接导致了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不过苏联也在这次爆炸中获得了好处,次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他们实质上是赢了的,美国妥协让步,部署在欧洲的导弹被撤回。

爆炸究竟有没有让亚欧大陆向南偏移了8毫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是一个经典谣言,还有传说当时苏联害怕把地壳给炸穿、害怕把北极的冰给融化、害怕把大气层给炸没,这些都是一些不良媒体的胡扯。沙皇炸弹的威力对地球而言,连挠痒痒都算不上,就在爆炸的前一年,智利9.5级大地震,威力是沙皇炸弹的150倍,地壳还不是好好的?当年小行星撞击地球释放的能量是50亿颗广岛原子弹,也就把地球砸出一个180公里直径的陨石坑,深度大概2万米,也没有把地壳砸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