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1年11月18日,人民资讯报道,交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时候,意外破获了一起非法运输的案件。
开车司机慌张的神情令交警察觉了不对劲,在问到车上拉的是什么的时候,司机表示是海虾,但是一打开车门,里面四个水篮中一只海虾都没有,全是一些淡水鱼类。

但是这些淡水鱼类有很多种,有些是人们常见,也允许买卖的,那么司机为何要撒这么明显的谎,这些不同种类的淡水鱼中隐藏了什么呢?

«—【·偷运了7条·】—»
在2021年11月10日,广坤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两辆车发生了剐蹭,交警在接到通知之后就立即赶往了现场处理。
然而其中一辆发生事故的白色面包车的司机却显得很慌张,几次都想偷偷溜走,借着打电话的由头开车逃跑。

交警立即将其截停,并控制住了司机。
两辆车发生剐蹭一般情况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而且这也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交通事故,双方面对面处理清楚几棵,那么面包车司机为何如此慌张,还急于逃走呢?

交警察觉到了面包车司机的可疑之处,在现场交警对面包车进行了检查,发现车辆经过改装,且车上还有水箱设备,应该是为了运输水产品。
果然,交警在车上发现了4个水篮,里面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淡水鱼,而这与之前司机交代的车上拉的是海虾的证词不符。

于是交警就通知了南宁市的公安,民警到场后迅速接手展开调查。
经过专业人员的鉴定,车上来的这些淡水鱼有罗非鱼、蓝刀鱼,黄蜂鱼等,还有另一种身形似剑,身上长有斑点的鱼,俗称芝麻剑。

这些鱼混在一起并不容易分辨,如果不是有心辨认是很难发现里面藏着芝麻剑的。
清点之后,一共发现了7条芝麻剑,其中一条最大的有成人手臂粗,重2.9斤,其余6条的个头则比较小,一共才有6斤重。

很显然,这7条芝麻剑就是司机神情慌张,急于逃走的原因。
那么芝麻剑究竟是一种什么鱼呢?为何司机如此害怕呢?
芝麻剑这种鱼的学名叫做斑鳠( hù),在2021年2月份的时候就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斑鳠是严禁捕捞和非法买卖的。

在面对警方的询问时,司机最初还一直不承认,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运的是什么鱼。
但是在民警的追查之下,从他的手机聊天记录中发现,他在和其他人的交流中多次提到了芝麻剑。

在铁的证据面前,司机无从狡辩,最终交代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司机是受人委托,将刚刚捞上来的这批鱼送到一处市场交给前来接手的人。
而司机明知里面有芝麻剑,但是为了高额的运输费,最终还是铤而走险,选择违法而行,但最终他还是被发现,因为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被警方查获。

这名司机最终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斑鳠·】——»
斑鳠属于鲇形目、鲿科,是一种体型修长、皮肤无鳞、表面滑腻的鱼类,其体长一般在15到30厘米之间,最大个体可达40厘米以上,体重可超过500克。

斑鳠头部宽扁,口大而略向下位,具有三对发达的须,分别位于上颌及下颌部,起到极强的感知和觅食作用,是其夜间觅食的重要辅助器官。
它体表具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分布在浅黄或灰褐色的体表上,如同撒了一层“芝麻”,因此民间俗称“芝麻剑”,这种斑点状的体色对其在水下栖息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保护伪装作用。

斑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大江大河、湖泊、水库及缓流河段中的底栖鱼类,最典型的栖息地为珠江水系、长江中下游水域以及闽江、赣江等支流。
在广东、广西等珠江流域,斑鳠与鲩鱼、鲢鱼、鲮鱼并称为“珠江四大名鱼”,是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食材,还有“淡水鱼王”的称号。

尤其在粤菜系中,斑鳠常被用于制作清蒸芝麻斑鳠、豉汁蒸鱼、酸汤鱼等多种风味菜肴。
其肉质细腻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适合各类人群食用,特别受到老年人、小孩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张、水利工程建设、工业排放等活动加剧,斑鳠赖以生存的自然水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售价较高,部分渔民长期使用地笼、电捕鱼等方式非法捕捞斑鳠,导致种群中大规格个体迅速减少,繁殖能力下降,种群结构紊乱。

斑鳠的天然繁殖期较短,繁殖成功率受水温、水流、水草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遇到异常气候或人为干扰,可能整季无法繁殖,种群补充速度严重滞后。
部分外来鱼类在南方水体扩散,与斑鳠竞争资源甚至掠食其鱼卵、鱼苗,对种群恢复构成威胁。

因此,斑鳠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且人们开始研究斑鳠的人工繁育技术。
在2022年,贵州团队花费3年的时间,实现了斑鳠的人工繁殖,第二年再接再厉,斑鳠的孵化率超过了75%。

尽管斑鳠在人工养殖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其野生种群却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保护仍然是必要的举措。
斑鳠不仅是一种经济鱼类,更是一种承载地域文化、生态价值与食俗传统的生物,它的保护,不只是物种保育,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
参考:
人民资讯《男子非法运输“芝麻剑”被南宁警方刑拘》,2021-11-18
天眼新闻《呵护“芝麻剑”!贵州团队三年人工繁殖出“淡水鱼王”斑鳠》,2022-8-1
天眼新闻《“淡水之王”孵化率超75%!贵州研究团队专注斑鳠(hù)繁育获突破》,2023-8-21
人民资讯《广东人 别再吃这种鱼,可能会被判刑》,20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