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东,汉族,男,1999年1月生,中共党员,太平镇友爱村党总支副书记。对于一名2022年的毕业生来说,他的选择有很多,但他毅然决然得选择了来到农村,怀揣着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活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他深知,要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他选择了电商直播带货这一新兴业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耕新质生产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贺晓东敏锐捕捉到数字化转型机遇,将“新质生产力”理念融入到农业全链条当中,以“产业升级+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他牵头成立“友爱强村富民公司”,聚焦农产品线上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冬枣、口感番茄产业从“卖鲜果”向“卖品牌”“卖体验”转型。为突破地域限制,他创新“产地仓+云销平台”模式,与全国多地合作建设区域仓储中心,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线上下单、产地直发、全国次日达”,物流成本降低25%,冬枣、口感番茄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2024年,村集体通过线上销售和供应链建设实现收入500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6倍,带动周边5 个村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产业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商直播破局,铺就村民增收“云端路”

面对传统销售渠道单一、利润微薄的困境,贺晓东果断布局“直播电商”新赛道。他搭建“友爱村直播间”并自己当主播,之后又提出 “让村民自己当主播” 的理念,免费开设“新农人直播培训班”,累计培训村民300余人次,帮助30余名村民从“面朝黄土”的种植户蜕变为“镜头前带货”的“新农人”。培训班采取“理论+实操”模式,友爱村运营团队担任讲师,开设直播话术设计、短视频拍摄剪辑、账号运营管理、农产品卖点挖掘等课程,所有培训均不收取任何费用。贺晓东还带头组建“一对一帮扶小组”带领村两委成员与学员结队,手把手指导手机支架安装、灯光调试、互动技巧等实操技能。58岁的村民王大姐,从“不敢面对镜头” 到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五千元,她说:“贺书记不仅教我们怎么播,还帮我们解决了‘怕播不好’的后顾之忧”。在他的推动下,全村10余名骨干主播组成“友爱村新农人直播团”,开展“田间地头”实景直播,用方言讲解冬枣、口感番茄种植故事,单场最高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口感番茄单价从6元/斤提升至15元/斤。2024年,村民通过直播带货人均增收五千元,2名优秀主播入选 “天津市津农精品直播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

贺晓东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于2024年年底牵头成立“百村书记联盟”,目前联合全国14省31个村庄,建立“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市场共拓” 机制。他亲自走访30余个村庄,推动联盟内“特色农产品互销”“电商人才互培”“文旅资源互推”。例如,与陕西省富平县杨家村、山东省潍坊市北王家码头村合作推广富平柿饼,短短二十天销售柿饼30余万单,带动周边就业500余人,助力村集体增收40万元。联盟创新推出“百村云仓”项目,整合各地物流资源,实现农产品“产地直发、全国次日达”,物流成本降低25%。2024年,联盟内村庄通过“云仓”销售农产品超500万元,形成“一村一品、全域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视频赋能,塑造乡村振兴“新IP”

贺晓东将短视频作为乡村形象传播的“利器”,打造 “友爱村・振兴故事”系列短视频,记录村庄风貌、政策宣讲,以及冬枣、口感番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流程,累计播放量超200万次,吸引粉丝6万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直播,带动冬枣销量增长150%。为了提升品牌价值,他设计打造“友爱冬枣” IP形象,开发文创产品10余款。2024年,“友爱冬枣”入选“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天津市津农精品”“益农信息社推荐农产品”,品牌估值突破5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晓东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用电商直播打破地域壁垒,靠跨区域联动激活资源潜能,凭短视频塑造乡村IP,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农村的工作又苦又累,没有休息日,甚至一年都不能回家一趟,但丝毫没有听到他的抱怨,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太平镇党建办(网信办)

编辑制作校对:季建爽

审核:王秀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