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陈培闯 通讯员 郭冬青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食材是第一关。新乡辉县市通过建成“互联网+校园阳光食堂”,让校园餐食材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6月17日晚11点,记者在辉县市校园食安筹控中心看到,随着蔬菜、肉蛋奶等40所学校所需的校园餐食材陆续到达,工作人员按照统一标准,分批次进行人工品质检验和实验室快速检测。

“国家定的一些标准品牌的、标准规格的、带生产日期的,这些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检验。蔬菜类、水果类、肉类等非标品,我们按照国家相对的标准来制定验收标准。”辉县市校园食安筹控中心总经理李宁告诉记者,“首先感官验收,查验食材是否新鲜,然后会把部分商品打开,看食材内部是否有问题。”

在检测中心的实验室内,检验员李淑婷正在对各类取样食材进行快检:“蔬菜检测农药残留,豆制品检测吊白块,面制品检测明矾、铝,干货检测二氧化硫,肉类检测的是瘦肉精。如果判定结果为阳性的话,供应商无异议的话,由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销毁。”
通过“望闻问切”,确定食材达到统一标准后,工作人员会在食材外包装上张贴一份“可溯源码”,其中包括产地、供应商资质和检测报告等信息。



凌晨5点,拿到检测报告和供货清单后,已经做好准备的配送车,即将把这些校园餐食材统一送辉县市各个学校。
辉县市校园食安筹控中心总经理李宁说:“全程都是用冷链车,学校人数比较多的,我们会在下午进行二次配送,下午3点前,会把晚上的食材送到。”




早上5:30,一辆装载着当天食材的冷链物流车,准时到达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餐厅后厨。经过严谨细致的交接,这些食材在食堂厨师的烹饪操作下,最终变成营养健康的校园餐,端上学生们的餐桌。
九年级学生王珂薇告诉记者:“我感觉比起以前来说,学校菜品种类有很多变化,午餐主食一般有大米,有两个肉菜、两个素菜。周二和周四的话,学校会给我们加餐,有面包、牛奶和水果。”
在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司生杰看来,校园餐的食材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食材源头可追溯,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检验报告等都能查看,学生们的饮食安全更有保障,同时,食材也有了更多样性的选择。”

辉县市“互联网+校园阳光食堂”自今年1月份运营以来,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食材从采购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全过程实时监管,构建了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监管网络。
“以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筑牢了安全防线,最终实现全链条智慧管控精准化、营养健康服务个性化,校园餐饮生态可持续化,让每一餐都成为学生舌尖上的幸福健康保障。”辉县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穆学花介绍说。
编辑:陈培闯
二审:段玉龙
三审:卢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