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合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合肥双语蒙氏教育工作室"的教室,周琦正蹲下身来,与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平视交流。女孩用中英文混杂的语言描述着她手中的几何图形,周琦的眼神里闪烁着专业教育者的敏锐与母亲般的温柔。谁能想到,这位在合肥教育圈小有名气的创业者,八年前还只是大别山区一个怀揣梦想却屡屡碰壁的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里的读书声

1994年,周琦出生在大别山区六安市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全家生活,家里简陋的书架上却总是摆满各类书籍。

“在父母的教育下,我从小就相信,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周琦回忆道。山区教育资源有限,但她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012年,18岁的周琦怀揣父母辛苦攒下的几千元钱,独自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离家的那一刻,她看着站台上父母逐渐缩小的身影,暗自发誓一定要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她沉重一击——普通本科的英语专业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有回音也止步于初试。”说这话的周琦眉头里都是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暗中的微光

2016年,求职屡屡碰壁的周琦不得不回到安徽,在合肥一家双语幼儿园当起了英文老师。每月280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所剩无几,“最困难的时候连卫生纸都要算着买”。但正是这段看似灰暗的经历,为她打开了蒙特梭利教育的大门。

“幼儿园里有几本蒙氏教育的原版书籍,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周琦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研读教育理论,周末兼职代课攒钱,晚上自学到凌晨。2018年,她考取了国际蒙特梭利教育协会(AMI)的教师资格证,这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2020年至2022年,周琦先后赴深圳、杭州的蒙特梭利中心进修。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教育观:“我亲眼看到,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她特别注意到双语浸润式教学的效果——孩子们不仅能自然切换两种语言,思维方式也更具开放性。

破茧成蝶。2022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周琦被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实操课程教师。在这里,她系统梳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

“那段时间我白天教学,晚上写教案,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周琦笑着说,眼角的细纹记录着那段拼搏的岁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4年初,周琦的“合肥双语蒙氏教育工作室”正式成立。与传统早教机构不同,她的工作室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蒙特梭利教育体系。教具中既有西方的几何拼图,也有中国的七巧板;活动中既包含西式烘焙,也有传统节气体验。“教育不是非此即彼,中西方的优秀教育理念完全可以融合共生。”周琦的眼里自信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照他人

走进周琦的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精致的教具,而是墙上贴满的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和成长记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档案’,我们记录他们的每一个突破。”周琦介绍,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正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精髓。

工作室成立仅半年,就已服务近百个家庭,并创造了60万元的营收。更让周琦自豪的是,她的团队为女大学生和社会女性提供了多个实习就业岗位。“我想证明,教育创业不仅可以盈利,更能创造社会价值。”周琦说。

周琦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特殊短信,来自她最早教过的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周老师,小杰今天主动拥抱了我,这是您种下的爱的果实。”这样的感动瞬间,支撑着她度过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

如今,周琦的工作室已成为合肥蒙氏教育的标杆,但她依然保持着教育者的初心。每周她都会亲自授课,定期走访学员家庭。“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需要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敏感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采访手记:

从大别山到蒙特梭利,周琦用十二年的坚持诠释了“做自己的光”的真谛。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坚守;成功的创业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就,更是价值观的践行。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教育时代,周琦和她的团队正用专业与爱心,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温暖而坚定的灯。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