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夜两点,城市早已入眠,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法制大队办公室却依旧灯火通明。

键盘敲击声与茶水翻滚声交织,在寂静的夜里奏响独有的乐章。亢浩任伏案于桌前,屏幕上跳动的法律条文仿佛他手中的利剑,浓茶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他浑然不觉,以放大镜般的专注,探寻每一块关乎正义的“证据拼图”。

与时间赛跑

  让公平正义“不过期”

2024年9月,一起外区移送的马某案成为亢浩任要破解的疑难案件。

当得知犯罪嫌疑人刑事追诉期仅剩48小时,多数人都认为即将成为一桩“过期悬案”时,被同事称为“法律活字典”的法制民警亢浩任丝毫没有退缩。

亢浩任一头扎进厚厚的卷宗中,逐字逐句研读,终于在刑法第八十九条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判断出犯罪嫌疑人马某在追诉期内另有诈骗罪行。

此后4个月,亢浩任全程跟进案件,从证据梳理到法律适用,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最终,在追诉期截止前,让即将可能逃脱法网的罪恶得到了应有的制裁,让公平正义“不过期”。

禁毒战场上的较量同样激烈。面对“零包贩毒取证难”易导致案件“流产”的困境,亢浩任没有简单地退回卷宗,而是决心“造把标尺”。

他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和对法律的深刻理解,日夜梳理、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主动侦查毒品零星贩毒案件办理规范》。

这份手册一经推出,便成为基层民警的“缉毒指南”,以标准化、实操化的流程破解了长期困扰办案人员的取证难题,让同类案件的办案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为缉毒工作筑牢坚实的法律防线。

 抽丝剥茧

  破译新型犯罪密码

当我省首例非法处置医疗废物大案出现,案件的复杂性远超想象:10名犯罪嫌疑人、海量电子数据、繁杂的物证……亢浩任和专案组成员开启了一场“烧脑”攻坚战。

根据每日讯问情况,亢浩任精心制作后续讯问提纲;在证据收集阶段,严格把关,确保每个证据都扎实可靠;案件审查核验时,更是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提请批准逮捕前,他多次回溯案件,梳理证据,开具补证提纲,将“法制主导侦查”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最终,这个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在法庭上被清晰呈现,检察官不禁赞叹:“这案卷就是犯罪分子的‘解剖图谱’啊。”

走进亢浩任的办公室,3个“永远”格外醒目:保温杯里永远飘着浓茶的清香,电脑屏幕永远开着10余个文档窗口,笔记本上永远记录着最新司法解释。

翻开他的案卷,边页上层层叠叠的便利贴、密密麻麻的标注,都是他从字里行间搜寻出的关键线索。

从巡逻民警成长为法制专家,22年的从警生涯,亢浩任沉淀出独门“三查工作法”——查微析疑、查缺补漏、查新应变。同事们常说:“老亢的眼睛就是‘法律扫描仪’,再隐蔽的漏洞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幕后默默耕耘,亢浩任轻抚着桌上的案卷,目光坚定地说:“你看这些批注,每个标红处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记者 姜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