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定县司法局狮山司法所联合镇平安法治办、九厂派出所用温情“钥匙”开启纠纷“心锁”,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当事人贾某(男)与易某(女)自由恋爱后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因贾某经常外出务工,家中只有易某及孩子在家,贾某遂对易某产生猜忌。近期,贾某务工回家,酒后与易某发生争吵、打骂等行为,易某不仅提出要与贾某解除婚姻关系,而且在受到贾某的言行刺激后多次有轻生念头,贾某遂报警求助。

狮山派出所和九厂派出所接警后,随即将情况上报至狮山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兵分两路,分别寻找贾某和易某,做通双方工作后,组织其在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调解员未急于求成,而是倾听宣泄、同理回应、耐心沟通、缓解情绪,并从双方碎片化叙述中梳理矛盾关键点:贾某在外务工与易某聚少离多,双方长期处于异地分居状态,难免缺乏沟通;易某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大小事宜都需操持,多年来对家庭的付出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感到身心俱疲,在贾某回家后对其冷眼相对,遂引发贾某的猜忌。

为打破“零信任”的调解僵局,调解员随即采取“背对背”沟通策略:对贾某,肯定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引导其要理解易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易某及孩子关心、陪伴;对易某,肯定其多年来的辛苦付出,提示其要体谅贾某在外务工的艰辛与不易,避免过分指责贾某。针对双方的情绪变化,调解员巧用氛围渲染,利用两孩子流泪的场景挖掘贾某夫妇的情感联结点,逐步缓和双方的对立态度,捕捉到贾某夫妇并无实质性矛盾后,迅速厘清思路,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

随即,调解员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讲明离婚可能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引导双方在婚姻矛盾面前恢复理性;另一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释明,强调易某的辛苦付出应当被看见,更应当被珍视,明确告知贾某,家暴不是夫妻的家事,家暴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贾某夫妇正视彼此的问题,敞开心扉进行沟通,表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改善沟通方式,共同经营好婚姻和家庭,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至此,这起原本剑拔弩张的离婚纠纷以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圆满收场。

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