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迎来年内第五次上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60元和255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上涨0.20元/升,95号汽油上涨0.22元/升,0号柴油上涨0.22元/升。以此测算,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将多花约10元。此次调价窗口如期而至,标志着2025年成品油价已完成“五涨五跌两搁浅”的阶段性格局。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轮调价受国际油价持续反弹带动,叠加原油库存数据走弱与地缘局势升温,带来国内油价同步上扬的动力。

国际油价的波动始终是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核心驱动因素。过去两周,受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以及欧佩克+继续减产预期影响,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震荡上行,维持在高位盘整状态。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国际原油市场短期供应紧张预期强烈,交易情绪偏多,推动原油成本线全面抬升,直接反映至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的调整机制中。本次调价窗口周期内,原油综合变化率持续维持在4%以上,早早锁定了上调的预期空间。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本轮油价上调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出行成本上升。以一辆百公里油耗8升、每月行驶2000公里的家用轿车为例,月度用油成本将增加约15元;而对于物流运输行业,燃油成本上涨幅度更为显著。一辆百公里油耗38升、月行驶10000公里的重型卡车,每月将额外承担约390元的燃油支出。和众汇富认为,在暑期用油旺季到来之际,此类成本变化对物流企业利润空间形成压力,进而可能间接推动部分商品价格上涨。
从产业链角度看,成品油涨价将对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农业生产等用油密集型行业形成传导效应,增加运营成本。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国内柴油需求季节性增强,尤其在南方雨季结束、基建项目重启的背景下,柴油消耗处于高位,油价上涨的敏感性更高。同时,汽油消费受暑期旅游、家庭自驾等拉动,短期需求支撑明显,调价传导效率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企业对成本端的防控与油品采购节奏的调整显得尤为关键。
在调控方面,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持续强化市场监管,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要供应商稳定成品油市场供给,严控终端价格波动,并重申严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市场总体供应仍较充足,各地成品油库存可满足日常消费需要,供应层面风险有限。然而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油价高位运行的双重背景下,未来仍需警惕突发事件对国内油品供价形成的扰动。
展望下一轮调价周期,时间窗口预计为7月1日24时开启,市场将持续关注中东局势、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美国原油产量恢复情况以及夏季出行高峰对全球需求的实际提振。和众汇富认为,若地缘风险缓解、美元走强压制原油价格,下一轮国内油价可能迎来盘整甚至回调;但若OPEC+维持减产、美库存继续下降,油价仍有上涨基础,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再度上调可能性。
总体而言,本轮调价再次彰显国际油价变动对国内能源价格的高度影响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成品油价格的频繁调整正成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和居民生活成本变化的关键变量。在宏观经济仍面临外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政策层面应更加注重能源价格对通胀的间接影响,适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缓冲物价传导压力。同时,消费端也可通过灵活加油、理性出行、选择替代能源等方式应对波动,提升对油价周期波动的适应能力。随着国际局势演变和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面临更多动态挑战,市场与政策互动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