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林立的中国,学风不仅是学术生命线,更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烙印。它深植于凌晨灯火通明的自习室、涌动在师生激辩的课堂、沉淀于图书馆翻动的书页。

基于软科202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及多校教学质量蓝皮书,我们从课程质量、师生互动、科研参与、学习驱动力、通宵自习室利用率五大维度,揭晓中国学风最浓厚的十所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严进严出的“学术高压舱”

上榜理由:以“学在华中大”闻名全国,从严治学塑造极致学术生态610。

亮点:

课程淘汰制:未达标学生降入专科,近三年淘汰率0.8%,激发全员危机意识;

通宵自习文化:32间通宵自习室年均使用率达93%,考试周需提前2小时占座;

教授蹲点答疑:推行“教授晚值班制”,每晚3小时一对一辅导,年覆盖学生2.1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淬炼的“苦学派”

上榜理由:传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基因,学风如钢铁淬火。

亮点:

基础课大师驻守:84岁院士陶文铨坚持执教《传热学》,自购20个小马扎服务旁听生;

实践硬指标:本科生100%参与“寒暑假科研训练营”,成果转化率居西部高校之首;

西迁精神浸润:梧桐道旁立“学业警示碑”,铭刻退学学生教训,警醒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荒漠中的学术苦行僧

上榜理由:“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中科大”,合肥地缘劣势反成学风催化剂。

亮点:

3:1师生比:全国最高比例,教授带本科生进实验室成必修环节;

零周末文化:图书馆周末入馆率达98%,被戏称“高三延续版大学”;

严进严出典范:2024届物理学院延毕率18.7%,高于全国均值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南京大学:低调务实的基础学科堡垒

上榜理由:连续7年SCI论文数全国第一,用数据诠释“板凳甘坐十年冷”。

亮点:

国家级教学奖霸主:近两届斩获16项教学成果奖(含1项特等奖),居全国首位;

本科生科研计划:大二即可申请“毓琇学者”基金,60%项目产出核心期刊论文;

批判性思维训练:哲学课堂推行“苏格拉底式诘问”,一课预习文献超百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国防科技大学:军令如山的学术铁军

上榜理由:”军中清华“,军事化管理锻造极致纪律性,为国防使命而学。

亮点:

6:00晨读雷打不动:全校统一晨读政策,出勤率100%;

涉密项目实战练兵:本科生参与卫星设计、密码破译等国家级项目比例达35%;

体能学术双高压:5公里跑达标方可进实验室,体测不合格者取消评优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兰州大学:西北荒原上的学术孤勇者

上榜理由:地域劣势催生“逆袭型学风”,SCI论文产出稳居全国前十。

亮点:

24小时“昆仑堂”:通宵自习位预约需秒杀,年使用时长超3500小时/座;

教授住校制度:70%教师居住校内,晚10点办公室答疑成常态;

寒门学子逆袭:贫困生奖学金覆盖率100%,考研率同比高出全国均值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山东航空学院:双非院校的学风突围样本

上榜理由:“制度筑基+平台赋能+榜样引领”三维体系,重塑应用型高校学风标杆。

亮点:

晨跑晚自习双轨制:到课率从95%升至98.3%,作业提交率连续5年>98%;

竞赛反哺教学:学生斩获“互联网+”等国家级奖项100余项,成果直接转化课程案例;

学业预警精准帮扶:“一人一策”帮扶318人,课程通过率从88%跃至9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 淮阴师范学院:师范院校的学风“毛细血管战”

上榜理由:用“机制固本—内涵聚力—载体赋能”三位一体体系,激活二本院校学术潜能。

亮点:

学风宣讲团下沉:学生党员深入宿舍宣讲,年覆盖1.2万人次;

五育融合测评:综合素质评价与奖学金直接挂钩,劳动实践成必修学分;

家校学业共监:2025年家长参与线上学业会1100人次,合力阻断“躺平”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七子”之首的硬核学风

上榜理由:严寒气候反促室内苦读,为国家重器锻造“钢铁大脑”。

亮点:

实验室打卡制:航天学院人均实验室时长每周>40小时;

零下30℃晨读:主楼暖廊晨读队伍绵延百米,成抖音百万点击奇观;

大国工匠授课:神舟飞船总师定期开讲,工程案例直通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 清华大学:精英压力锅的自我迭代

上榜理由:顶尖生源内卷催生“永动机式”学术生态。

亮点:

自行车上的课堂:学生骑车听公开课录音,碎片化学习成风潮;

科研参与率98%:大创项目覆盖全体本科生,50%获省部级奖项;

教授开放日:每周午餐会制度,诺奖得主与本科生同桌啃包子聊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洞察(来源:软科2025《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

通宵自习室利用率TOP3:华中科大(93%)、中科大(91%)、兰大(89%);

师生互动频率:985高校教授周均答疑4.2小时,双非院校仅1.5小时;

学风地域差异:东北/西北高校通宵学习比例高出东南沿海高校37%。

你的母校是否上榜? 或 你还想知道哪些维度的大学排名? (如:产教融合最深、国际交流最密、创业支持最实)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