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不等人,收割机手正与时间赛跑。未来三天山东将迎来降雨,麦客们进入最紧张的抢收期。履带式收割机在倒伏麦田里艰难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州12级大风后,只有这种机器能保住农户的收成。
"今晚必须割完!
"重庆夫妻陈光波嗓子已经喊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改装货车里的锅碗瓢盆沾满麦壳。
每亩80元的收入背后是24小时连轴转。进口收割机效率高,但零件坏了得等600公里外的货拉拉。
山地麦田里一天割150亩算快的。十年前一台机器能赚三四万,现在同样活路只剩五千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格战打到35元一亩。河北老机手蹲在地头抽烟:"这行当越来越难混了。"陕西老苟的旧机器被淘汰了。
新型收割机能收杂粮割牧草,农民宁愿多花钱请新机子。明清时期麦客靠镰刀一天割两亩。
现在机器十几分钟搞定,但操心的事一点没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视频里又瘦了。
皮小翠抹把眼泪把手机揣兜里,下一片麦田还等着他们。
免费午餐送到田间地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志愿者连续5年为外地机手送四菜一汤,200多份饭盒冒着热气。
人工收割每亩要200元。
机械化的普及让成本降到80元,但机手收入反而缩水了。社交媒体成了新战场。年轻麦客拍收割视频招揽生意,老把式们还在靠口碑接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年还来吗?
陈光波拍了拍他的"劳斯莱斯":"靠双手吃饭,踏实!"麦收季的候鸟又要启程。卡车发动时,后视镜里金黄的麦田渐渐变成绿油油的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