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韩国游客用韩语询问猫咪用品成分时,日月光商户能流畅应答;泰国游客走进田子坊小店,店员可用泰语介绍特色商品——这样的场景,正随着打浦桥街道瑞泰综合网格“浦汇融话 语联世界”外语培训项目的启动,逐步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一场专为商圈商户定制的多语种培训,在“日月光・海苔社”党群服务站拉开帷幕,为沪上老牌商业地标注入国际化新活力。

直击商户“语言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落地,打浦桥街道瑞泰综合网格内的田子坊与日月光中心外籍游客数量激增。然而,在瑞泰街区党组织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超五成商户存在“接待外语障碍”:某饰品店老板曾因无法解释“手工定制”含义,错失韩国旅行团大单;某餐饮店服务员用翻译软件沟通时,因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到外籍游客的用餐体验。“语言关”已成为商圈服务升级的显性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浦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打浦桥街道联动破题,第一期推出涵盖英语、韩语、泰语的“三语培训包”。“这不仅是提升沟通技能的语言课程,更是赋能区域内商贸主体高效对接全球客商的‘关键服务包’,”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小尚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浦汇融话 语联世界’项目的启动,旨在从网格单元抓起,培养市民国际交往核心竞争力,推动商户服务从‘在地化’向‘全球化’跃升,助力黄浦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政企社共织服务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线下课堂+碎片驿站+沙龙闭环”,培训方案构建起 “三维学习场”:“浦汇融话外语课堂”, 由上外、华师大优秀师资坐镇,具体围绕“基础表达问候”“特色商品双语对照”“交易场景应对技巧”“完整服务流程模拟”“社交礼仪和多国文化习惯”等实用场景开展互动教学;在“日月光・海苔社”党群服务站新增“零距离外语驿站”,提供外语相关书籍借阅,可进行“角落”口语自习,开展多人口语实操模拟等;定期举办“浦汇语联沙龙”,商户学员分享交流学习成果,掌握不同国家文化和传统习惯。通过“场景化教学+实战化演练”,让商户掌握核心服务用语,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展现国际化大都市“打浦桥头 美丽窗口”风采。

从 “语言破局” 到“生态升级”

活动现场,领导们共同发布“多语种商户标识”体系:通过考核的商户可悬挂“多语种商户标识”;表现突出者将入选“外语帮帮团”。首堂韩语课上,上外研究生姜坡用“韩流文化+商品话术”的教学模式,让70位商户学员1小时内掌握基础接待用语。“培训像及时雨,浇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 猫咪认养馆负责人黄杰斌的感慨颇具代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三个月,首批300家商户将完成系统培训,推动打浦桥瑞泰综合网格内石库门商圈的“烟火气” 与“国际范”深度融合,从“游客打卡地”向“国际会客厅”升级跃迁。下一步,打浦桥街道将按照“运用多语种推动工作”的目标,整合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孵化“多语种导购员”“大客流志愿者”等角色,在商铺与世界之间进一步架设文化互通的桥梁,让国际服务能级成为区域发展的鲜明注脚。

记者 / 高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打浦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