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近期持续加剧的干旱挑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组织相关部门

迅速行动,主动作为

创新引进“旱优73”节水抗旱稻品种

在马鞍镇金山村率先开展机械化试种

通过科技手段破解粮食生产困局

为保障粮食安全开辟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马鞍镇金山村的试种田里

一台稻麦精量播种机

正在高效作业,抢播抗旱稻种

这台机器每小时可播种水稻10亩以上

为确保抢抓农时、提高播种质量

四川德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确保旱稻行距、苗距的精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经理 夏海洋

“根据旱稻的种植农艺要求,我们播种的行距可以实现25到30厘米内调节,播种穴距在15到20厘米内调节,每穴的平均穴粒数在6粒左右,每亩用种量5斤左右。因此,后期还会根据农艺要求,做好浇水和植保工作,确保做到节水增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机播

“旱优73”还可以采用更高效的

无人机直播方式

在田间,机手熟练操控

无人机有序作业

针对旱情较轻的田块

无人机直播方式效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

“旱优73”属于节水抗旱稻

这一新型栽培稻品种类型

具有节水抗旱、省肥省工、

高产优质等特点

在有灌溉条件的水田种植

产量与现代水稻持平

田间无需建立水层

可节水50%以上

目前

试种工作正紧锣密鼓、抢抓农时有序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品种推广技术员 黄巧

“我们‘旱优73’的全名叫节水抗旱稻,主要针对那些漏水的田,不保水的田,种这个就比较好,机械操作就可以了,不用移栽,比起常规水稻,它更省时、省工、省力。”

此次抗旱稻试种

是我县应对气候变化、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战略性举措

也是倒逼农业转型升级、

探索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机遇

在新品种的助力下

仪陇将有效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定式

转向“向科技要粮”的发展模式

在干旱大地上

书写“稳粮增收”的新篇章

来源 | 仪陇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