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波音787客机的坠毁震惊了全世界,这场惨剧造成了包括地面人员在内的279人死亡,如此惨痛的损失让外界对于事故原因高度关注,到底是波音飞机的质量不行,还是印度航空公司“学艺不精”,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一场谎言的集体狂欢
事故的真相还没揭晓,一场关于“翔”的狂欢却已在网络上演,这个谣言编得有鼻子有眼,声称印度地勤图省事,将粪便直接排入油箱,最终堵塞发动机导致了这场279人遇难的惨剧,更令人咋舌的是,它还伪造了“官方调查报告”的名义,企图为自己披上权威的外衣。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骗局,它的唯一“灵感”,源自一份印度民航局的安全通知,内容是要求检查波音787的燃油系统是否存在污染,这份常规的技术指令,被自媒体恶意扭曲、嫁接,最终炮制成一则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它能病毒般传播,无非是精准地搔到了部分网民对印度“刻板印象”的痒处,在这场自嗨式的狂欢中,真相无人关心,逝者的尊严被肆意践踏,家属的伤口上被撒了一把混着恶意与愚昧的盐。

致命猜想
抛开谎言,我们距离真相还有多远,专业人士的目光,早已越过那些博眼球的噱头,聚焦于一个核心谜题:飞机为什么飞不起来?
飞行数据显示,这架波音787起飞后几乎是在“原地踏步”,最大高度不足180米,速度低得可怜,这种状态,在航空领域有个冰冷的术语:“失速”,通俗点说,就是机翼失去了足够的升力,飞机不再是飞机,而是一块被地心引力拽住的铁疙瘩。

为什么会失速?两种可能性最大的猜想,将矛头分别指向了人和机器,第一种,也是目前最多人倾向的,是人的失误,现场视频的慢镜头似乎揭示了一个致命细节:飞机在起飞时,本该放下的襟翼,看上去毫无动静。
襟翼是起降时增加升力的关键部件,忘记放下它,相当于让运动员穿着皮鞋跑百米冲刺,是起飞程序中不可饶恕的错误。

第二种,则是机器的背叛。有分析认为,即便忘记放襟翼,凭借波音787两台发动机的强大推力,也并非毫无生还可能,但飞机在飞行员绝望地拉起机头后,依然无力回天,这暗示着发动机可能没能输出足够的动力,是双双故障,还是推力不足?
这两种猜想,一个关乎流程与责任心,一个关乎设计与可靠性,无论哪一个,都足以构成一场空难。

致命一分钟倒计时
让我们回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刻,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印航AI171航班准时起飞,目的地是遥远的伦敦,机上满载着242条鲜活的生命,包括一整个“老带新”的机组,机长经验丰富,副驾驶资历尚浅。
执飞这趟航班的,是一架机龄近12年的波音787-8,对于现代客机而言,这正处在生命中的“壮年期”,本该是最稳定可靠的时候。

但起飞后,一切都变了,飞机离地,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按住,艰难地爬升,驾驶舱内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那撕心裂肺的警报声和机组最后的挣扎,他们在坠毁前的最后一刻,成功挂出了代表最高紧急情况的“7700”代码,并向塔台喊出了那声绝望的“Mayday”。
可时间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机会,不足一分钟,一切戛然而止,这架“梦想客机”拖着没有收起的起落架,一头扎进机场附近密集的建筑群中,旁边就是一家大型医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将279个家庭的梦想与未来,焚烧成灰。

“黑匣子”
如今,喧嚣的事故现场已经归于寂静,取而代之的,是调查人员凝重的脚步,两个被熏得漆黑的“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都已被找到。它们是解开这场空难谜团唯一的、也是最权威的钥匙,里面记录着飞机最后的飞行姿态、发动机的每一个参数,以及驾驶舱内最后的对话。
调查工作正由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主导,美国的NTSB和波音公司的专家也已赶赴现场提供技术协助。这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团队,他们会像外科医生一样,剖析残骸的每一寸肌理,聆听黑匣子的每一秒录音。

机械故障、人为失误、维修流程、天气因素,所有可能性都摆在调查的桌面上,甚至连恐怖袭击这个极小概率的选项,也有反恐专家介入排查,印度官方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初步报告预计在明年6月,而最终那份能够一锤定音的报告,可能要等到9月,在这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只是推测,所有的“结论”都只是噪音。世界能做的,唯有等待。
不该发生的告别
这场空难,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这是波音787“梦想客机”自投入运营以来,全球首次发生导致全机损毁的致命事故,这款以高效、舒适和先进技术著称的明星机型,其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对于近年来深陷安全危机、正努力重建市场信心的波音公司而言,这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商业的损失与声誉的重创,在279个逝去的生命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这些遇难者,有印度公民,有英国公民,有游客,有商人,甚至还有当地的前首席部长,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和期盼登上了这趟飞往伦敦的航班,却共同抵达了一个名为死亡的终点。
这架被命名为“梦想客机”的飞机,用它的首次致命坠落,完成了一场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告别。

结语
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我们应该尊重事故调查的专业性和严肃性,等待官方的权威结论,对于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和传播,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更不能让谣言对遇难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毕竟,在这样一场惨痛的灾难面前,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找出事故真相,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