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办公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你这种老古董就该早点滚蛋!" 温志华指着陈建国的鼻子,声音大得整个楼层都能听见。

"小温,这个安全隐患真的不能忽视,我只是想把情况说清楚......" 陈建国手里还拿着一份检查记录,声音有些颤抖。

"说什么说?你那套老掉牙的安全标准早就过时了!" 温志华一把抓起桌上的安全档案夹,重重摔在地上,厚厚的资料散落一地,"我最后说一遍,收拾东西赶紧滚!现在讲的是效率,不是你那些条条框框!"

办公室里的其他安全员都低着头,没人敢出声。陈建国的脸色煞白,看着地上散落的那些他亲手记录的安全检查资料,嘴唇抖动着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默默弯腰捡起那些记录,一张一张仔细整理好。

其他同事偷偷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同情和不安,却无人敢为这个兢兢业业工作了33年的老安全员说一句话。

陈建国背着公文包,缓缓走向门口。走到门边时,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办公室。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陈建国今年57岁,在天华机械集团安全生产部工作了整整33年。从一个20出头的小安全员,一步步做到了安全生产部的业务骨干。

这33年来,陈建国经手的安全检查不计其数,在他的严格把关下,公司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同事们都说,有老陈在,心里就踏实。

"陈叔,您这眼睛真是火眼金刚,昨天那个隐患要不是您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啊。"年轻安全员小赵竖起大拇指。

"做安全工作的,就得眼里容不得沙子。"陈建国总是这样回答,"一个小隐患,就可能要了人命。马虎不得,一点都马虎不得。"

陈建国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一摞厚厚的安全检查记录。每一次巡检,每一个隐患,每一次整改,他都详细记录在案。同事们开玩笑说,老陈的记录比安监局的档案还全。

"陈师傅,您这记录做得也太详细了吧,连螺丝松了几圈都写上?"新来的小李翻着记录本,惊讶地说。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无小事。"陈建国认真地说,"今天的一个小隐患,明天就可能是大事故。"

然而,就在半年前,公司空降了一个新的安全总监——温志华。

温志华今年39岁,MBA学历,履历光鲜。一来就提出要对安全生产部进行"现代化改革",口号是"安全与效率并重"。

第一次全体安全会议上,温志华就放了狠话。

"我们安全部门的工作效率太低了,那些繁琐的老套路必须改。"温志华穿着笔挺的西装,用激光笔指着PPT上的数据图表,"现在是精益管理时代,什么都要讲成本效益。安全重要,但不能因为安全就不要效率。"

台下的安全员们面面相觑。陈建国坐在角落里,眉头紧锁。他举手发言:"温总监,安全工作关系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谨慎一点好。"

"陈师傅,你这思想太保守了。"温志华不耐烦地摆摆手,"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那种地毯式检查?一个车间检查三个小时,效率在哪里?"

"我不是说要地毯式检查,我是说重点部位必须仔细检查,不能走过场。"陈建国努力保持着平静。

"什么叫重点部位?按你那套标准,哪里都是重点。"温志华打断了他的话,"陈师傅,时代在进步,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其他安全员看看陈建国,再看看温志华,都不敢吱声。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从那以后,陈建国和温志华的分歧就开始了。

温志华推行的新制度,陈建国总觉得有问题。比如,以前每天都要进行的设备巡检,现在改成了一周两次;以前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现在可以"合理延期"。

"小温,这样会不会有风险?"陈建国私下找到温志华,忧心忡忡地说。

"陈师傅,你就是想太多。"温志华头也不抬,继续看着电脑屏幕,"现在公司要的是精细化管理,不是你那套无差别全覆盖。"

"可是安全规程是有道理的,这些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不能随便改啊。"陈建国着急地说。

"什么血的教训?现在设备这么先进,哪有那么多事故?"温志华终于抬起头,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陈师傅,你是不是年纪大了,总是杞人忧天?"

这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陈建国的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随着时间推移,温志华对陈建国的不满越来越明显。公司业绩下滑,上面施压要控制成本,安全投入自然成了"可以压缩"的项目。

一次月度安全例会上,温志华当着所有人的面,点名批评陈建国。

"陈建国同志,你最近提交的隐患整改单太多了。"温志华拿着一叠厚厚的报告,"这个月你一个人上报的隐患,比其他三个安全员加起来还多。"

"我负责的区域确实问题多一些......"陈建国站起来想解释。

"问题多还是标准高?"温志华声音提高了,"陈建国同志,我怀疑你是在为了完成工作量而故意找问题。一个螺丝稍微松一点就算隐患?一根电线外皮磨损一点就要求更换?"

"这些都是真正的安全隐患啊!"陈建国的声音有些激动,"螺丝松了设备就会振动,电线破皮就可能漏电,这都是要命的事情!"

"要命?"温志华冷笑,"陈建国同志,你这是危言耸听。现在的设备都有多重保护,哪有你说得那么危险?"

陈建国的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话来。台下的其他安全员都低着头,没人敢为他说话。

会后,老同事王师傅偷偷找到陈建国:"老陈,你别和他一般见识。这小子就是想立威,减少安全投入。"

"可是他这样搞真的会出事的。"陈建国叹了口气,拿出一本厚厚的记录本,"你看,光这个月我就发现了17处隐患,其中3处是严重隐患。他居然说我是故意找问题。"

"唉,人家是领导,咱们能怎么办?"王师傅摇摇头,"现在上面就是要压缩成本,安全投入能省就省。"

但陈建国咽不下这口气。33年的安全工作经验告诉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往往就是重大事故的导火索。

温志华的刁难越来越明显。他开始给陈建国安排超出正常工作量的任务,比如一个人要负责原本三个人的巡检区域。

"陈建国,东区、南区和西区的安全检查这周都交给你了,其他人有更重要的工作。"温志华把三份巡检表扔在陈建国桌上。

陈建国看了看,三个区域加起来有200多台设备。"小温,这么大的工作量,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检查得仔细?"

"那是你的问题。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温志华冷笑,"还是说,陈师傅你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工作节奏了?"

陈建国没有再说什么,加班加点,硬是把三个区域都检查了一遍。但是他心里清楚,这样走马观花的检查,很多隐患根本发现不了。

第二天早上,他顶着红血丝的眼睛来上班,却听到温志华在和别人说:"有些老员工啊,就是工作效率低,简单的巡检都要搞到深夜。"

更过分的是,温志华开始在各种场合暗示陈建国该退休了。

"陈师傅,你今年多大了?"在一次部门聚餐上,温志华故意大声问道。

"57了。"陈建国老实回答。

"哇,57了啊,那再过几年就可以享清福了。"温志华装作很羡慕的样子,"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快退休的,不用再为工作操心了。"

桌上的其他安全员都听出了话外音,气氛瞬间变得尴尬。

"我身体还好,还能再干几年。"陈建国硬着头皮说。

"哎呀,身体好是好事,但是啊......"温志华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现在安全管理都是信息化、智能化,年纪大的人确实有些跟不上。早点享受生活也挺好的。"

陈建国的手紧紧握着酒杯,青筋暴起。他想起自己33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想起那些被他及时发现并消除的安全隐患,心中涌起一阵悲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矛盾进一步升级,温志华开始在工作中故意找陈建国的茬。

一天下午,陈建国正在检查压力容器,发现一个安全阀的压力数值异常。他立即上报,要求停机检修。

"陈建国!你这个报告是怎么写的?"温志华拿着检查报告冲到陈建国面前,"一个小小的压力波动,你就要求停机?你知道停机一天要损失多少钱吗?"

陈建国仔细看了看数据:"温总监,这个压力值已经超出安全范围了,不停机检查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什么危险?你看看历史数据,这种波动很正常!"温志华声音越来越大,"陈建国同志,我真的怀疑你的专业能力了。"

办公室里的其他安全员都听到了这话,纷纷抬起头看过来。陈建国感到一阵羞辱,但他还是坚持:"温总监,安全规程明确规定,压力超出正常值15%就必须停机检查......"

"规程规程,你就知道死搬规程!"温志华一拍桌子,"现在讲的是灵活管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安全工作不能灵活,必须严格按规程执行!"陈建国也激动起来,"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人命关天?"温志华冷笑,"陈建国,你是不是被那些陈旧的安全观念洗脑了?现在的设备都有多重保护,哪有你想得那么危险?"

陈建国愣住了。33年的安全工作经验告诉他,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但是面对温志华的质疑,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看到陈建国的沉默,温志华更加得意:"我的决定是,这个设备继续运行,加强观察即可。不要动不动就停机,影响生产效率。"

"温总监,我强烈建议还是停机检查......"陈建国还想坚持。

"我说了,不用!"温志华彻底失去了耐心,"陈建国同志,你要么执行我的决定,要么就别干了!"

这话说得很重,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陈建国看着温志华,心中五味杂陈。最终,他只能默默地在报告上写下"建议停机检查,但领导决定继续运行"。

幸运的是,那台设备后来没有出问题。但陈建国心里清楚,这只是侥幸。下一次,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类似的冲突越来越多。温志华似乎在有意挑战陈建国的底线,每次陈建国提出安全建议,他都要反驳几句。

"陈师傅,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这种小问题值得大惊小怪吗?"

"现在追求的是精准管理,不是你那种大撒网式的检查。"

陈建国越来越感到孤立无援。其他安全员虽然私下支持他,但在温志华面前都不敢出声。

一次,小赵私下对陈建国说:"陈叔,其实我们都觉得您说得对,但是......"

"但是什么?"陈建国问。

"但是温总监是领导啊,我们也不敢违抗。"小赵苦笑,"而且现在公司确实困难,能省则省。"

陈建国理解同事们的难处,但他无法说服自己在安全问题上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矛盾终于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彻底爆发了。

那天下午,陈建国在例行巡检中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锅炉房的一根主蒸汽管道出现了微小的裂纹。虽然裂纹很小,但陈建国知道,在高温高压下,这样的裂纹可能会迅速扩大,导致爆炸事故。

他立即拍照记录,然后冲到温志华办公室。

"小温,锅炉房出现严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炉检修!"陈建国气喘吁吁地说。

温志华抬起头,看了看陈建国手里的照片:"就这点小裂纹?"

"这可不是小裂纹!"陈建国激动地说,"在那种高温高压环境下,裂纹会迅速扩大,一旦发生蒸汽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后果不堪设想?"温志华站起来,语气嘲讽,"陈建国,你是不是看太多灾难片了?一点小裂纹就要停炉?你知道停炉一天要损失多少钱吗?"

"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人的生命!"陈建国情绪激动,"温总监,我从事安全工作33年,我敢保证,这个隐患必须立即处理!"

"33年?"温志华走出办公室,提高了声音,"陈建国同志,33年的经验有时候也会成为包袱。现在的管道材料、制造工艺都比以前先进多了,哪有你想得那么脆弱?"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停下了工作,偷偷往这边看。大家都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材料再先进也有疲劳极限!"陈建国据理力争,"而且按照安全规程,发现这种裂纹必须立即停机检查!"

"规程规程,你就知道搬规程!"温志华彻底失去了耐心,指着陈建国的鼻子,"我告诉你,陈建国,在这个部门,我说了算!"

"那也不能拿员工的生命开玩笑!"陈建国也站起来,声音颤抖但很坚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隐患不管!"

"隐患?什么隐患?"温志华冷笑,"陈建国同志,我看你是年纪大了,神经过敏了吧?这么点小问题就把你吓成这样?"

这话像一记耳光,重重打在陈建国脸上。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这场冲突。

"我没有神经过敏!"陈建国的声音有些激动,"我工作33年,见过太多因为忽视小隐患而酿成大祸的案例!"

"案例?还是你那些老古董想法?"温志华完全撕破了脸,"陈建国,我告诉你,你这种保守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保守?我这是负责任!"陈建国的胸膛剧烈起伏,33年的委屈和坚持在这一刻全部爆发了。

"负责任?"温志华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这是顽固不化,跟不上时代!陈建国,你这种老古董就该早点滚蛋!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搞你那一套老规矩?"

"我走可以,但有些话我得说清楚......"陈建国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情绪,"这个安全隐患,我必须上报到安监部门......"

"上报什么上报?"温志华彻底失去了理智,指着门口大喊,"说什么说?收拾东西赶紧滚!我不想再看到你这张老脸!"

办公室里死一般寂静,只能听到陈建国沉重的呼吸声。

他看着温志华涨红的脸,看着同事们担忧的眼神,缓缓摇了摇头,什么话都没有再说。

陈建国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办公桌的抽屉,开始收拾东西。33年的安全工作生涯,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他把桌上的几件私人物品装进那个陪伴了多年的公文包里。

同事们都在偷偷看着,眼中满是同情和不安,但没有人敢说话。

陈建国站起身,背上公文包,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工作了33年的地方。他的目光在每个同事脸上停留了一下,眼中既有不舍,更有一种别样的坚定。

走到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那面写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标语,然后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温志华正在办公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心情舒畅。那个老顽固终于走了。

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

"温总监,出大事了!安监局要罚咱们公司860万!" 小张的声音在发抖。

温志华手里的咖啡杯瞬间滑落,"啪"的一声摔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860万?" 温志华腾地站起来,声音都变了调。

温志华脑袋"嗡"的一下,像被雷击中。他突然想起陈建国离开时带走的那个厚厚的档案夹......

慌忙翻找手机,颤抖着拨通陈建国的号码。

"嘟...嘟...嘟..."

每一声都像催命符。

电话接通了。

"现在知道后悔了?" 陈建国淡定的声音传来。

温志华握着话筒的手瞬间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