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1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表示,苏梅方向边境正发生战斗,乌军阻止了俄军在苏梅方向的攻势,该地区集结了5.3万名俄军士兵。然而,看似乌军的抵抗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战场局势正朝着对乌方极为不利的方向发展,普京似乎已开始动真格,前线50万乌军面临严峻考验。
自6月6日起,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了大规模报复性轰炸。在短短6天内,俄军动用了2100多枚(架)导弹和无人机,还有数百枚FAB滑翔制导炸弹。如此高密度的攻击,远超冲突爆发以来的任何军事行动强度。这表明俄军战略重点已明确转向系统性摧毁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不再仅仅局限于争夺领土。

俄乌冲突(资料图)
以安东诺夫工厂为例,俄军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和500公斤到3000公斤的滑翔弹,对厂区内无人机零备件区域、导航和瞄准模块、弹头仓库以及关键无线电通信设备等技术设施进行了精准打击,致使该厂遭受了空前损失。同时,基辅的地下导弹工厂、军事工业车间、航空发动机和战机维修工厂等重要军工企业,以及能源、电力等军工基础产业,均成为俄军的打击目标,被致命摧毁。
俄罗斯战地记者尤里·波多利亚卡透露,俄军目前对基辅展开连续的蜂群打击,每天都发动攻击,不再给乌克兰喘息之机。并且,俄军主要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像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各类精确制导炸弹滑翔弹以及先进无人机等实施攻击,大大提升了攻击精度和精准性。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乌克兰的军工体系遭受重创,乌军继续作战的潜力基础被动摇。

俄乌冲突(资料图)
乌克兰控制的第聂伯河流域,对乌军在该地区以东部署的50万大军而言,是关键枢纽地带。这条欧洲第三大河,南北贯穿乌克兰全境,将国家分为东西两部分。乌克兰后方以及北约提供的军援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医疗物资和装备配件等,要进入扎波罗热、哈尔科夫、苏梅、顿巴斯战场,必须通过第聂伯河上的5座大桥,即切尔诺贝利东部小镇的铁路桥、卡尼夫发电站坝顶桥、切尔卡瑟州桥、卡米扬斯克公路桥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桥。
一旦这5座大桥被炸毁,乌军补给线将被切断。在缺乏足够渡轮的情况下,整个前线乌军的后勤系统将面临崩溃。有消息称,俄罗斯准备动用空射巡航导弹、地面发射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火星战术弹道导弹和奥列什尼克中程弹道导弹等所有可用的远程武器系统,对这些桥梁实施摧毁,目的就是切断乌军前线50万大军的补给。
在冲突早期,俄军因桥梁的民用属性以及国际舆论压力,对打击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谨慎。但如今,俄罗斯不再克制。从战略意图来看,俄军要解放顿巴斯,并非单纯攻占领土,而是要歼灭大部分乌军有生力量。选择彻底切断乌军退路,反映出俄军战略意图的转变。
普京怒斥基辅当局为“恐怖组织”,并表示“没人会跟恐怖分子谈判”。这一表态看似关闭了与乌克兰的谈判大门。但实际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土耳其的谈判仍在继续,尽管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双方同意继续沟通。

俄乌冲突(资料图)
普京此举一方面是回应俄罗斯国内民众对乌克兰一些行为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当前俄军在战场占据上风,俄罗斯希望凭借此优势,获取更多谈判筹码,迫使基辅当局接受更有利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俄方提出的苛刻条件,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等待更有利时机推动和谈,并非真的拒绝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见德国总理默茨时,用小孩打架和冰球球员互殴比喻俄乌冲突,称“让他们先打一会儿”,对调停俄乌冲突态度消极。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有关援助乌克兰的防务联络小组会议,这是3年来首次缺席,释放出美国可能大幅削减对基辅援助的信号。此外,有匿名外交官透露,6月24日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最终声明可能不会提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内容。
欧盟方面,从6月6日起终止2022年通过的对乌贸易全面自由化决议效力,恢复对乌克兰农产品的关税,这将使基辅每年损失30亿 - 35亿欧元。种种迹象表明,美欧在对乌支持上态度摇摆,乌克兰在国际上愈发孤立无援。
随着俄军对乌克兰军工体系的摧毁和对补给线的致命打击,乌克兰前线50万大军陷入困境。普京的一系列行动似乎表明其动真格的决心,而美欧态度的变化,也让乌克兰的处境雪上加霜。未来俄乌冲突将走向何方,50万乌军命运如何,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