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杨翠莲站在刚买的老宅院子里,握着手机对儿子咆哮:"你说什么?26万买亏了?这房子值80万?"

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焦急的声音:"妈,你被骗了!那个中介......"

翠莲愤怒地挂断电话,转身看向后院那口老井。三个月来,井水一天比一天少,昨天彻底干了。

"罗师傅,麻烦你下去看看井底到底怎么回事。"

然而当罗师傅从井底爬上来时,脸色惨白,手里紧握着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三个月前,杨翠莲还住在县城教师宿舍那间狭窄的两居室里。自从丈夫老杨三年前因病去世后,65岁的她就一直独自生活。儿子杨明轩在昆明做建筑工程师,每次通话都催促她搬过去养老。

"妈,你一个人住那破宿舍楼干什么?昆明医疗条件好,我也能照顾你。"明轩在电话里劝说着。

"我不去!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邻里邻居都熟悉,去昆明我一个人也不认识。"翠莲态度坚决。她是个倔强的女人,年轻时就是学校出了名的"铁娘子",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却始终保持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就在她为住房发愁的时候,小区门口的房产中介小宋找上了她。

"杨老师,有套老街的房子,带院子的,您要不要看看?"小宋是个三十来岁的精明小伙子,在县城做房产中介已经五年了,专门负责老城区的二手房交易。

翠莲本来没什么兴趣,但听说是带院子的房子,心里有些动摇。她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和院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多少钱?"她问道。

"原价35万,但房主急着出手,26万就卖。"小宋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杨老师,这可是难得的机会。老街那边虽然老旧了些,但胜在安静,而且房子结构很好,前房主段老爷子保养得不错。"

26万?翠莲心里算了算账。她的退休金每月3200元,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了18万。如果向儿子借8万,刚好够买这套房子。

"房主为什么急着卖?"翠莲多了个心眼问道。

"段老爷子去年过世了,无儿无女,只有个侄子在外地工作,嫌房子老旧,急着出手回收资金。"小宋解释着,语气很是真诚。

翠莲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给小宋打了电话:"我要看房。"

老街位于县城的西北角,是这座小县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青石板路两旁,林立着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保持着那种古朴的韵味。

走到一栋二层小楼前,小宋停下脚步:"就是这里了。"

翠莲抬头看去,青砖灰瓦的小楼在午后阳光下显得静谧安详。推开木门,是一个约50平米的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桂花树,正值花期,香气扑鼻。

"这院子不错。"翠莲满意地点点头。

"杨老师您看,这后院还有口水井,用了几十年了,水质特别好。"小宋领着她走到后院,指着一口用石块砌成的老井。

翠莲走到井边往下看,清澈的井水反射着天空的蓝色,深度大约有七八米。她用小宋递过来的水桶打了一桶水,尝了一口,甘甜清冽。

"这水真不错!"翠莲眼中露出喜色。

房子内部虽然陈旧,但格局很好。一楼是客厅和厨房,二楼有三个房间,面积约120平米。墙体结实,门窗虽然老旧但很完整。更重要的是,整套房子给翠莲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她本该属于这里。

"我要这房子。"翠莲当场做了决定。

小宋有些惊讶:"您不再考虑考虑?"

"不用了,就它了。"翠莲态度坚决。

当天晚上,明轩接到母亲的电话,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妈,你疯了吗?26万买一套老房子?你知道现在昆明的房价吗?"

"我不管昆明的房价,我就要住在县城。"翠莲语气强硬,"你借给我8万,我保证按时还你。"

"妈,这不是钱的问题!老街那边都是老房子,基础设施跟不上,万一你有个病怎么办?"明轩焦急地劝说。

"我身体好着呢,用不着你操心!"翠莲说完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明轩连夜从昆明赶回县城,想要阻止母亲这个"冲动"的决定。但翠莲已经和小宋约好去办过户手续。

在房产交易中心,翠莲第一次见到了卖房的段小军。这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穿着西装,神色匆忙,似乎很急着完成这笔交易。

"段先生,您叔叔这房子住了多少年了?"翠莲客气地问道。

"差不多二十年吧。"段小军回答得很简短,"我叔叔生前身体不好,很少出门,邻里关系也一般。房子保养得还行,您住进去应该没问题。"

明轩仔细查看了房屋产权证和相关手续,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

段小军脸色有些不自然:"我在外地工作,这老房子留着也没用,早点卖掉省心。"

整个过户过程非常顺利,不到两个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拿到新的房产证时,翠莲心情激动,这是她人生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明轩看着母亲满足的表情,心里五味杂陈。虽然他不赞成这个决定,但看到母亲这么开心,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临走前,他特意留下了5000元:"妈,这钱你留着装修用。如果有什么问题,立马给我打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搬家那天,整个老街都热闹起来了。翠莲雇了一辆小货车,把教师宿舍里的家当全部搬到新家。邻居们纷纷出来围观,对这位新来的老太太充满好奇。

"这是新搬来的杨老师吧?我是韦桂花,就住在隔壁。"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太太主动过来打招呼。韦桂花是本地人,在老街住了大半辈子,是这一带的"消息灵通人士"。

"韦大姐,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多多关照。"翠莲客气地回应。

"应该的应该的!"韦桂花热情地帮忙搬东西,"杨老师,你买的这套房子以前是段老爷子住的,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退休前在县里当干部。"

"是吗?"翠莲一边整理东西一边应答。

"段老爷子这个人啊,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少和我们这些邻居来往。但人品是没问题的,从来不和人起冲突。"韦桂花压低声音,"不过说来也奇怪,他对那口水井特别上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会往井里扔什么东西。"

翠莲心里一动:"扔什么东西?"

"不知道,反正是一些小包裹之类的。我们也不好意思问,毕竟是人家自己的院子。"韦桂花摇摇头,"可能是什么辟邪的东西吧,老年人嘛,总有些迷信。"

搬完家具,翠莲开始仔细整理房屋。她发现前房主留下了不少东西:客厅里有一套红木桌椅,书房里摆着满满一书柜的书籍,还有一些老式的家电用品。

翻看那些书籍时,翠莲发现大部分都是历史和文学类的,其中还夹着一些手写的笔记。字迹工整秀气,可以看出是个有文化的人。

"段老爷子还真是个文化人。"翠莲自言自语。

安顿好一切,已经是傍晚了。翠莲来到后院,想要试试那口水井。她找来水桶和绳子,费了点劲才打上来一桶水。水质确实很好,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杂质。

"这下好了,以后用水方便多了。"翠莲满意地笑了。

晚上,韦桂花过来串门,带了一盘自己做的酸菜鱼:"杨老师,尝尝我的手艺。"

两个老太太坐在客厅里聊天,韦桂花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杨老师,你知道吗?这条老街以前可热闹了,都是些老干部和老教师住这里。现在年轻人都搬到新城区去了,留下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

"这里挺好的,安静。"翠莲说道。

"是挺安静,不过有时候也太安静了。"韦桂花叹了口气,"段老爷子去世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还是他侄子从外地赶回来才发现的,人都走了好几天了。"

翠莲心里一沉:"怎么会这样?"

"他平时就不怎么和人交往,我们也习惯了。那段时间我确实觉得奇怪,好几天没看到他在院子里活动,但也没往别处想。"韦桂花摇摇头,"说起来也怪我们这些邻居,应该多关心关心的。"

"老人家一个人住确实不容易。"翠莲感慨道。

"是啊,所以我们这些老邻居要相互照顾。杨老师,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话。"韦桂花热情地表示。

两人聊到很晚才散,翠莲洗漱完毕准备睡觉时,忽然听到后院传来轻微的声响。她披上外套出去查看,发现是夜风吹动了院子里的桂花树。

月光下,那口水井静静地立在那里,井口的石圈在月光照射下泛着淡淡的光。翠莲莫名地感到一阵温暖,仿佛这个院子在欢迎她的到来。

"段老爷子,谢谢你留给我这么好的房子。"她轻声说道,然后转身回屋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搬入新居的第一个月,翠莲过得很舒心。每天早上,她会先到后院的水井打水,然后在院子里侍弄花草。那口井的水确实很甜,不管是泡茶还是做饭,都比自来水好用多了。

韦桂花经常过来串门,两个老太太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韦桂花的介绍,翠莲渐渐熟悉了这条老街的情况。

"杨老师,你不知道,段老爷子对这口井有多宝贝。"韦桂花又提起了前房主,"他每个月都要找人来检查井水,生怕出什么问题。"

"检查井水?"翠莲有些好奇。

"对啊,请的是城里的专业人员,说是要化验水质什么的。我们都觉得奇怪,井水这么干净,有什么好化验的?"韦桂花摇摇头,"可能是年纪大了,想得多吧。"

翠莲点点头,心里却在琢磨。一个普通的水井,有必要定期化验水质吗?

一天上午,翠莲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忽然听到隔壁传来争吵声。她探头一看,原来是韦桂花和小区物业的人在争执什么。

"什么拆迁改造?我住了这么多年,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韦桂花声音很大。

"大姐,这是市里的规划,我们也是刚接到通知。老街这一带要进行商业开发,具体时间还没定,但肯定是要拆的。"物业经理解释道。

翠莲心里一惊,连忙走过去询问情况。

"杨老师,你听到了吗?他们说要拆迁!"韦桂花焦急地说。

"什么时候的事?"翠莲问道。

"具体时间还没确定,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后年。"物业经理回答,"到时候会有正式的通知和补偿方案。"

等物业的人走了,翠莲和韦桂花面面相觑。

"这下麻烦了,我刚买房子就遇到拆迁。"翠莲有些担心。

"也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补偿款比你买房的钱还多。"韦桂花安慰她,"不过这种事情说不准,还是早做打算比较好。"

当天晚上,翠莲给明轩打了电话说明情况。

"妈,你别担心,拆迁未必是坏事。而且现在只是传言,没有正式文件,还早着呢。"明轩在电话里说道。

"我是怕白买了房子,住不了几年就要搬。"翠莲叹气。

"就算要拆,按现在的补偿标准,你也不会亏的。"明轩分析道,"老城区改造的补偿一般都比较高,而且你的房子带院子,面积不小。"

翠莲想想也是,既来之则安之,反正房子已经买了,担心也没用。

不过从那以后,她开始特别关注这口水井。既然段老爷子这么重视它,说不定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个月后的某个早晨,翠莲像往常一样去打水,却发现井绳放下去后,水桶触底的时间比平时快了一些。她仔细观察,发现井水的水位确实下降了。

"奇怪,最近也没怎么干旱啊。"翠莲自言自语。

她找来手电筒往井里照,发现井水确实比刚搬来时少了不少,大约下降了半米多。

当天下午,韦桂花过来串门,翠莲把这事告诉了她。

"这个季节水井水位下降很正常,可能是地下水位有波动。"韦桂花不以为然,"过段时间雨水多了就会回升的。"

但接下来的日子里,井水不但没有回升,反而继续下降。翠莲开始有些担心,如果井水干了,她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要不要找人来看看?"她问韦桂花。

"可以找本地的打井师傅看看,他们经验丰富,知道怎么处理。"韦桂花建议。

就在翠莲犹豫要不要找人的时候,明轩忽然从昆明打来电话,语气异常紧张:"妈,你买的那房子有问题!"

"什么问题?"翠莲心里一紧。

"我托朋友打听了一下,老街那边的拆迁改造不是传言,是真的!而且补偿标准很高,每平米8000块!"明轩急急忙忙地说,"你那套房子120平米,补偿款接近100万!"

翠莲差点没拿稳电话:"你说什么?100万?"

"妈,你26万买的房子,实际价值至少80万!那个中介肯定有问题,说不定和卖房的人串通起来骗你!"明轩越说越激动。

翠莲脑子里嗡嗡作响,她想到了段小军当时急匆匆的样子,想到了小宋过分"热情"的推销,心里涌起一阵愤怒。

"我被骗了?"她喃喃自语。

"妈,你先别急,我明天就请假回去,我们找那个中介问个清楚!"明轩说道。

挂了电话,翠莲坐在客厅里发呆。如果明轩说的是真的,那她这次确实是占了大便宜。但为什么段小军和小宋要这么做?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急着出手?

她想起韦桂花说过的话,段老爷子生前对这口井特别重视。现在井水又莫名其妙地下降,这一切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夜深了,翠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总觉得这房子背后还有什么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和那口水井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第二天一早,翠莲再次来到后院查看水井。这一看不要紧,她发现井水又下降了不少,现在用手电筒往下照,都能看到井底的石头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翠莲心中不安。

正在这时,韦桂花过来了,看到翠莲愁眉苦脸的样子,关心地问:"杨老师,怎么了?"

"桂花姐,你看这井水,都快干了。"翠莲指着水井说道。

韦桂花探头看了看,也吃了一惊:"怎么下降得这么快?昨天还有水的。"

"我怀疑井底有问题,可能堵塞了或者漏了。"翠莲分析道。

"那得找专业人员看看。我给你推荐个师傅,罗师傅,在我们这一带做了二十多年的井工,经验丰富。"韦桂花建议。

上午十点多,罗师傅来到了翠莲家。这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身材结实,一看就是干体力活的。

"杨大姐,韦大姐和我说了情况。我先看看井的结构。"罗师傅很专业地开始检查。

他先是围着水井转了几圈,仔细观察井壁的情况,然后用手电筒往下照,最后拿出一根长竹竿探测深度。

"井壁没问题,结构很稳固。"罗师傅直起身说道,"但水位下降得确实不正常。按理说这个季节不应该这样。"

"那会是什么原因?"翠莲急切地问。

"有几种可能:一是地下水脉改变了方向,二是井底有堵塞物阻挡了出水,三是..."罗师傅停顿了一下,"三是井底被人动过手脚。"

"动过手脚?"翠莲和韦桂花异口同声地问。

"我干这行二十多年,见过各种情况。有些老井底下会被前主人藏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出水。"罗师傅解释道,"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是下去清理一下井底。"

翠莲心里一动,想起韦桂花说过段老爷子经常往井里扔东西。难道真的在井底藏了什么?

"下井危险吗?"她问道。

"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就没问题。这井不算深,大概七八米,井壁也很稳固。"罗师傅很有信心,"我带着安全绳和照明设备,清理完应该就能恢复正常出水了。"

翠莲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那就麻烦罗师傅了。"

"不急,我先回去准备工具,下午再过来。"罗师傅说道。

下午两点,罗师傅带着全套设备回来了。安全绳、手电筒、小铲子、塑料桶,一应俱全。

"杨大姐,韦大姐,你们在上面帮我拉着安全绳,有什么情况我会喊的。"罗师傅系好安全带,开始往井下降。

翠莲和韦桂花在井口紧张地看着,只见罗师傅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只能看到他头灯的光点在井底移动。

"井底什么情况?"翠莲朝下喊道。

"井底确实有不少杂物,我先清理清理!"罗师傅的声音从井底传上来,有些回音。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井底不断传来敲击声和挖掘声。翠莲越听越紧张,心跳加速。

忽然,井底的声音停了。

"罗师傅,你还好吗?"翠莲担心地问。

过了几秒钟,罗师傅的声音才传上来,听起来有些颤抖:"杨大姐...这...这井底有东西!"

翠莲和韦桂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什么东西?"翠莲急问。

"好像...好像是有人故意埋在这里的!"罗师傅的声音明显有些激动,"我需要仔细清理一下才能拿上来!"

翠莲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段老爷子真的在井底藏了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藏在这里?

"罗师傅,你小心点,慢慢来。"翠莲强压住心中的好奇,尽量保持冷静。

又过了几分钟,罗师傅在井底喊道:"杨大姐,我准备上来了!"

随着安全绳的拉动,罗师傅慢慢从井底爬了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罗师傅从井底爬上来,满脸震惊,手里紧抓着一个生锈的铁盒和一个用油布包着的包裹。

"翠莲大姐,这......这井底埋着东西!" 翠莲接过铁盒,沉甸甸的,上面贴着一张发黄的纸条,

写着"翠莲亲启"四个字。她惊讶地后退一步:"怎么可能?段老爷子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韦桂花也凑过来看,惊呼道:"这不可能啊!段老爷子三年前就去世了!"

翠莲颤抖着手撕开铁盒上的胶带,费力地打开了盒盖。

当她看到铁盒里的东西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整个人都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