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门头”就能主打一个流派的厦门国企建发,又在上海发力了!
去年没怎么拿地,今年空窗期快半年后,这两天在上海一口气拿了虹口北外滩三个地块,再加上杨浦区新江湾城的一块地,四幅地总建筑面积约21.55万平方米,一共花了123.5亿元。
四块地,花出去123.5亿!

有三块地的位置不错,虹口的三块地,都属于虹口城市更新项目山寿里片区,这里紧邻北外滩和外滩,最近上海的大热门,也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虹口区的规划,这个片区未来的规划是在保持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也要打造成潮流品牌聚集地。
新江湾城地块相对弱一点。虽然在生态、教育和高端住宅市场上,新江湾城在北上海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的。
但新江湾城一直没特别大火过,如果看未来,现在杨浦的发展方向已转向南部,杨浦滨江已经成了杨浦区的新贵板块,肯定会对新江湾城构成一定威胁。
突然发力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建发去年在上海就没怎么拿地了,去年一年,他们在上海只是以联合体的形式拿了两宗土地。
要知道,2022年建发在上海就一口气拿了五块地,拿地权益金额将近107亿元;2023年,建发在上海的拿地势头不减,四块地,拿地权益金额将近90亿元。
2024年就只拿了两块地,还都是联合拿的。

今年的前5月,上海五批次土拍,建发在上海也颗粒无收,眼看上半年就要结束,建发只能另辟蹊径,不走公开招拍挂,直接从上海国企手中拿协议出让的地块。
感觉,建发是有点急了。
但是地真的不好拿,在上海土拍市场始终差一点运气。
比如3月28日,建发房产就参加了上海两宗热门地块的竞拍,但最终未能如愿。
但在其他城市,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建发房产就有点开挂了。
像成都,建发拿下金融城三期H10地块,106%的溢价率,让业界瞠目结舌。最终,该地块成交价33.47亿元,成交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这是成都首次楼面价突破4万元/平方米。
紧接着,建发房产又以34.35亿元拿下杭州蒋村地块,溢价率高达115.39%,成交楼面价88029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土地市场单价“地王”纪录。
此前的1月,建发房产已经斩获了北京海淀朱房四街0030地块,成交价90.4亿元,溢价25%,折合楼面价95062元/平方米,刷新了北京当时的土地单价纪录。
能看出来,他们今年是想大干一场的,他们还在重庆、苏州等城市大手笔拿地。

和2024年相比,建发房产今年的投资风格有点大变样了。
虽然是厦门国企,但建发房产在2019年之前,都很难挤进厦门本地的房企榜单前五。到了2023年,建发房产全口径销售金额已经冲到了全国房企的第八名;2024年,建发名次再进一步,升至第七。
数据显示,2024年,建发房产权益销售金额1034亿元,但同比下降了25%;拿地总额530亿元,同比下降40%。
其中,建发房产在上海的销售金额仅61.52亿元,排名仅26位。2023年建发上海以139.03亿元的权益销售额排名第八。
跌的有点狠!
原因是,建发房产前几年在上海拿的地块,大多数都在远郊,比如青浦新城,嘉定菊园、金山新城等。
这几年上海楼市的行情,大家是知道的,市中心的豪宅卖得还可以,远郊楼盘的成交压力都非常大。
去年,建发的缦玥长滩项目,卖了4年都没卖完,只能降价。29973元/平米的均价,比拿地楼面价31473元/平米还要低,与2021年首次开盘4.2万元/平米的开盘价相比,降价超过1万元/平米。
亏死了!
不拿地也不行啊!拿地少影响的不只是当年的销售业绩,更关系到未来两三年房企的持续发展和业绩增长。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高能级城市。
很快,建发房产就启动了大调整。

1月份,建发房产的上市主体建发国际发布业绩预告:权益销售1033.6亿元,同比下降25.1%。
一周后,建发房产就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
调整华东、海西、东南三大区域集群版图,并重新任命了三大集群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同时,集群董事长上调集团总部。
这还没完。
3月26日,建发房产管理层又出现人事变动:赵呈闽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但继续留任执行董事。
林伟国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同时卸任行政总裁职务;田美坦先生则被任命为新的行政总裁。
据说上任后就对建发房产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全力增长。”
在3月28日建发国际集团业绩发布会上,林伟国表示,尽管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2025年仍然希望建发能够实现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未来2~3年保持增长。

在这个目标下,建发房产化身“地王收割机”也就不奇怪了。
他们十多年就布局上海,一直想深耕,2016年开始发力。
产品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新中式”,说二十多年来建发致力于对中式建筑与生活空间的“创新式传承”,号称“新中式”产品代表之一。
其实,早期的房子也不长这样,跟新中式关系也不大,跟竞品区别也不大。早期在上海开发的项目,尚诚国际、建发江湾萃、建发璟墅、建发公园首府等项目也都跟新中式关系不大。
但是2016年开始,他们就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当时在上海宝山做央玺项目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中式的门头,也就是这个门头,一做做了十年!
当时是怎么形容这个门头的呢:石狮、照壁、东方园林……黄铜质地的“揖客门”上悬挂着“央玺”二字。

石狮、照壁、东方园林,上海的邻居苏州倒是蛮多这种的,中式门头+高层就成了妥妥的新中式的风格,一路打到底。
后来的很多项目,浦上湾、和玺、古美华庭等等都差不多,就是中式的门头加一些园林,减配版的中式园林+这两年流行的现代高层做个结合版。
来自福建的房企有段时间是比较喜欢中式风格的,2016—2018年前后,大部分的闽系房企都在推新中式,像大唐走现代中式路线,融信的新中式是闽南建筑加高层,泰禾的院子就更明显了,后来这些开发商都陆续暴雷之后,建发就把这个风格延续到现在。

这个拿来打了十年江山的中式门头,在产品卷出天际的现在,也很难一招鲜,打遍魔都了。

城市地标
捕捉城市生长密码,剖析房地产的多维价值。这里不仅是政策风向标解读地,更是地产生态的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