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修业学校校长朱新霞做《以课程变革为核心,赋能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单位供图
6月17日,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芙蓉区修业学校成功举办。活动围绕人口减少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学策略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智慧。
红色启智:场馆课程展特色 小班教学见真章
“湘江潮涌千帆竞,红色基因代代传。”与会人员在修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李蓉、校长朱新霞的陪同下,参观了芙蓉区德育基地、《湘江评论》陈列馆及校史馆。红色小讲解员们生动讲述革命历史,展现了学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丰硕成果。
在红色文物思政课堂馆,教师刘楠现场展示了30人小班化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围坐文物旁,通过互动探究感悟红色精神,体现了小班化教学在沉浸式体验中的优势。
据悉,修业学校持续打造场馆课程,“红色文物馆里的思政课”“图书馆里的阅读课”“智慧教室里的AI课”“研学基地里的实践课”已初见雏形,也成为学生特别受喜欢的课程。
智慧分享:课程变革破困局 多元实践树标杆
活动现场,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教育科研中心书记言莉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芙蓉区就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做法。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从背景、政策、愿景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希望各学校以“小班”谋“大业”,以“精教”促“优学”,为全国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更多长沙智慧。
在专题汇报环节,修业学校校长朱新霞以《以课程变革为核心,赋能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学校以课程变革为杠杆,撬动城市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她从“小规模学校面临的时代命题”“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实践路径”“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三大方面向与会者分享了修业学校的具体实践。
随后,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芙蓉区东晖小学、开福区植基小学、开福区紫凤小学、长沙县原陆新教育实践学校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小班化教学管理的多元实践路径,让与会者看见了小班化教学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专家引领:指导意见明方向 联盟聚力启新程
实践需要理论指引,行动需要凝聚共识。在专家研讨与论证环节,芙蓉区育华小学校长龙泉对《城市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指导意见》进行解读,以构建“四个生态”为小班化小学保驾护航。
芙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红表示,小班化教学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立足实践,分享经验;凝聚智慧,共谋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李新指出,学校要从“课程、课堂、课题”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小班化教学优质发展。
长沙市课程建设教研员刘翠鸿教授认为,小规模学校应充分发挥“小”的灵活优势,通过课程创新、技术赋能和资源共享,实现从“小而精”到“小而优”的跨越。
跨域对话:座谈交流促均衡 经验互鉴谋发展
活动当天,修业学校教师代表与龙山县第一芙蓉学校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双方就党建工作、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学生德育、学科教学等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研讨氛围热烈,两地教师实现了经验互鉴、智慧共享。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分享+跨域交流”的多维形式,为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未来,长沙市小规模学校联盟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破解教育难点,全面焕发城市小规模学校“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的教育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高雄、赵丹)

龙山县第一芙蓉学校与修业学校开展交流座谈会。单位供图

刘楠老师执教小班化教学“红色文物馆里的思政课”。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