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印度一艘刚服役的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在港口下潜训练时,由于忘了关闭舱门,导致大量的海水灌进潜艇,泡坏了大量电子设备。最终,这艘刚服役5个月的核潜艇,被迫大修整整10个月。
2013年,印度的“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在港口内维修保养时,艇内的反潜导弹突然发射,但却没有打出去,最终将自己炸沉,导致18人丧生。印度花了4000万美刀将其捞了出来,拖到大毛家维修,直到2017年才修好。但潜艇刚回家没两天,就因为操作失误撞上了码头,声呐罩彻底报废。
2014年,印度的“辛杜拉特纳号”潜艇在训练时突然起火,最终导致了2人丧生、7人受伤。

作为一个不爱关舱门的“老赖”,印度一直对潜艇情有独钟。从一开始的试图国产,到最终的放弃;到后来的攒潜艇,结果再次放弃;到后来租潜艇试图学技术,再到后来的买潜艇直接伸手要技术。最终,印度花了15年时间,终于造出了第一艘纯国产的核潜艇。结果刚服役5个月,就因为下潜时忘了关舱门,差点沉海里喂鱼。
所以今天我就好好地盘一盘,印度的纯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的发展史。
大家好,这里是晋说。
印度第一次对潜艇产生邪念,还是在1962年。在被北方邻居揍了一顿之后,印度彻底被打出了阴影。印度认为陆军的这群蠢货,10年内也不可能是北方邻居的对手。想要保住双方的实力均衡,印度认为应该在海军方面使使劲,特别是潜艇这种高端货。
刚挨了揍的印度,还是非常务实的。他明白自己没本事造潜艇,只能买。买谁的呢?首选大英。因为被大英殖民了二百年,印度处处学大英,海军建设也是向大英看齐。“大英,我要买潜艇,买你家里最先进的那款。”虽然生意主动找上门,但大英却不以为然,直接开了一个印度付不起的价格——500万英镑。大英压根就没想卖给印度潜艇,不光自己不卖,也不让大漂亮、大法等国卖,谁卖给印度潜艇就是和我大英过不去。虽然60年代大英已经没落了,但余威还在,所以印度四处敲门,一个理他的也没有。
直到1965年,印度与北方小邻居爆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虽然小邻居被打的很惨,但在海军方面,小邻居用仅有的一艘潜艇,几乎封锁了整个孟买湾,而印度对此毫无办法。于是在大英的封锁与小邻居潜艇的双重“鼓励”之下,印度火速与毛子勾搭到了一起,一口气买了毛子4艘潜艇,并派人去毛子家学习潜艇知识。
到了1971年,印巴爆发了第三次战争。凭着之前在毛子家买的4艘潜艇,印度全面封锁了小邻居的港口与海军基地,并最终把小邻居一分为二。但就在这次战争中,大漂亮与毛子火速站队,大漂亮站巴基,毛子站印度。从此之后,印度开始坚定地与毛子站在一起,彼此互坑,不离不弃。
考虑到大漂亮的航母经常来自己家门口吓唬他,印度决定光有常规潜艇可不行,还要有核潜艇。于是印度在一艘常规潜艇也没造过的情况下,决定一步登天,造核潜艇。1978年,印度秘密启动了纯国产核潜艇的计划,还取了个代号叫“先进技术艇”。
既然是核潜艇,就要有核反应堆。但印度表示:“啥堆?粪堆我家里有的是,你说的那种堆,没听说过。”既然不会,那就要学,找谁呢?找毛子学。经过3年学习,印度的巴巴原子能机构终于学会了如何建核反应堆。回国之后,这个巴巴原子能机构一年时间就交出了第一份核潜艇反应堆的方案,但海军只是看了一眼就表示:“不行,重新设计。”于是又是一年时间,巴巴原子能又出了第二份方案,海军又是看了一眼,再次否决。又是一年之后,第三版方案出来了,海军再次否决。这下巴巴原子能不干了:“啥意思?这方案到底哪不行?你倒是给句话。”结果海军一句话就把巴巴原子能给干没电了:“不是方案不行,是你们这些人不行。看你这个设计方案,和我家楼下的锅炉有什么区别?自己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这反应堆我敢用吗?学了3年就学会了怎么设计锅炉,要你们有什么用?”

虽然海军一直反对,但是他说了不算,真正说话算数的人是印度的一把手英迪拉·甘地。甘地可不管技术够不够,人才够不够,他铁了心的要造核潜艇。因为就在前不久,北方邻居已经成了五常之一了。凭什么北方邻居能进五常,而印度却不能?甘地认为就差在核潜艇上。
于是在甘地的支持之下,印度内部终于达成了一致——造核潜艇。这个时间是1981年。大名鼎鼎的“光辉”和“阿琼”,几乎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正式上马的。印度负责核潜艇项目的公司和负责“阿琼”的公司是同一家,是与斯坦航空齐名的国运克星之一——DRDO公司。
考虑到之前一艘潜艇也没造过,印度一开始还是很务实的,没经验那就学呗,先从常规潜艇学习。考虑到毛子家的潜艇傻大黑粗,印度决定学习德国的造潜艇技术。但德国的技术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想白嫖门都没有。最终印度只能购买了4艘德国209型潜艇,双方约定两艘德国造,另外两艘由德国工程师手把手教印度在印度国内组装。
但是合同下来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印度国内没有能造潜艇的船厂。但学习可不能耽误,再耽误的话,北方邻居就要在五常的位子上坐稳了。于是印度花重金从国外购买设备,并火速建了一个能造潜艇的厂房。万事俱备了,只欠东风了。
1984年,印度开始组装第一艘209型潜艇。由于有德国工程师的指导,在组装潜艇的过程中,除了焊接质量严重不达标、设备安装精度严重不足、龙骨不进行矫正、印度的工程师又倔又犟不肯改之外,一点毛病也没出。德国工程师看了印度干的活,一个劲的摇头。但合同里说的很清楚,他们只教怎么组装,至于印度学的好不好,可不归德国管。到最后就连印度都看不下去了,火速与德国签了一份补充合同,德国工程师要保证印度组装潜艇的组装质量。
有了德国工程师管质量,两艘先后开工的209型潜艇进展神速,一个耗时8年,一个历时10年,终于下水了。由于组装的太慢,印度把责任全都推到了德国身上,认为是德国不负责任。于是海军本打算继续购买德国潜艇的计划被紧急叫停,搞得德国人很是无语:“你干活烂关我什么事?我造的两艘可是6年前就交付给你了。”但印度不管这些,无论如何,通过两艘潜艇的组装,印度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足够的经验,于是核潜艇的设计工作开始了。
通过一年时间的讨论,印度确定了首艘国产核潜艇的设计指标:水上排水量5500吨,水下排水量6000吨,攻击型核潜艇,水面最大航速12 - 15节,水下24 - 25节,续航能力42天,最大航程1.4万公里。需要搭载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携带18枚重型鱼雷;需要有4具垂直发射筒,可以发射3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总之,印度希望这艘纯国产的核潜艇可以帮助印度构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东打巴基,西拒大邻居,南控印度洋,制霸全球,最终目的,进入五常。

既然设计指标定下了,接下来就是画图了。但就在这时,印度突然想起一件事:核反应堆还没学会呢。巴巴原子能的水平还停留在设计锅炉的阶段呢。核反应堆不会造,总不能先造潜艇再开孔,把反应堆安进去吧?船可以,但潜艇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印度心心念念的纯国产核潜艇计划刚开工就停产。
除了核反应堆之外,印度不会的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核潜艇的用钢、雷达、声呐、螺旋桨、发动机、发电机等等等等,上千个问题。你也别问具体是多少个,问就是啥也不会。
虽然问题多多,但印度依旧很自信,不会就学呗。考虑到大英那伙人对他技术封锁,德国也被自己惹了,无奈之下,印度只有最后一个选项了——毛子。此时的毛子已经处于临死前的回光返照阶段了,国内破破烂烂,国外骂声一片,分家的分家,打架的打架。因此毛子急需一大笔钱来稳定人心,至于核不扩散条约,“我都快咽气了,还管这些有什么用?”最终,三和毛火速签了一个协议,印度向毛子租一艘核潜艇学习技术,印度给它取名“查克拉号”。
有了这艘核潜艇,印度整天都舍不得让它下水,关在船厂里面不停地“挖呀挖呀挖”,今天切下来两个零件研究一下,明天切下来3个零件仿制一下。但在拆到电子元件时出事了:“糟了,装不回去了。”印度使尽了浑身解数,装完之后还剩几百个零件,最后不得不红着脸请毛子过来帮忙,这才解决了问题。
通过这件事,毛子也暗暗害怕:“幸好印度还没拆到核反应堆,不然事儿就大了。”于是毛子三令五申,没有他的允许,印度绝对不能对反应堆下手,不然印度肯定会再创一项世界纪录,第一艘被核反应堆炸沉的核潜艇。
时间来到了1997年,距离国产核潜艇正式立项16年之后,距离国产核潜艇第一次开工6年之后,印度高调地宣布:“我们的国产核潜艇这回是真的开工了。”但是就像印度之前造“加尔各答号”驱逐舰和“维克兰特号”航母一样,刚开工又停产了,原因也是出奇的一致——没有钢材。潜艇的用钢和军舰可不一样,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于是印度再次红着脸,火速从大毛家买了一批特种钢材,核潜艇终于可以开干了。
核反应堆也不难,在某些大国的帮助之下,1998年印度进行了几次核试验。钢材有了,核也有了,万事俱备,啥也不差了。但就在开工仅仅一个月之后,印度再次尴尬地发现,还有一个事没搞明白:会建核反应堆和把反应堆安在潜艇上原来不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要学会如何将核反应堆小型化,而且这玩意可不像钢板,花钱也买不来。于是国产核潜艇开工一个月之后再次停工,这一停又是8年。
这8年中,印度不停给大毛输血,请来了无数大毛手把手教他核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同时为了避免开工即停工的事情再次发生,印度再次砸钱,让大毛帮助自己研究仿制潜艇上的所有印度不会的零件和设备。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4年,印度再次高调地宣布:“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这回是真开工了,这回是真的,不是假的。”大毛的核反应堆技术,大毛的雷达,大毛的螺旋桨,大毛的声呐,大毛的消声瓦,大毛的火控,大毛的鱼雷,大毛的导弹,大毛的特种钢材,总之这回是真的万事俱备了,什么也不差了。

2009年,这艘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印度首艘纯国产核潜艇终于下水了。为此,印度邀请来了各国武官共襄盛举,一同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大家看,我印度终于能造核潜艇了,虽然比计划中晚了20年,但总算是有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能入常了。
一顿吹牛之后,印度当众给潜艇起了个名字——“歼敌者号”。虽然现场热闹非凡,虽然下水仪式很是庄重,但各个国家的武官,却一直在左顾右盼。“不是,你下水仪式都结束了,下水的潜艇呢?难不成是从水下下水的?”
虽然质疑声不断,但想想“加尔各答号”驱逐舰下水之后,10年没动地方,“维克兰特号”航母下水三次的典故,这次“歼敌者号”下水,看不见船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几个月之后大家才发现,所谓的下水其实就是把船坞中的水抽干,“歼敌者号”还在船坞里躺着呢。为啥呢?因为还有一大堆的设备没装进去呢。比如水下的通讯设备没装,声呐没装,潜射导弹的发射管太短,装不下印度的导弹,得改。最关键的是核反应堆还没造完呢,也没装进去呢。
所以,2009年下水的“歼敌者号”,连个空壳都算不上,顶多算半个空壳。但好在只要给足钱,大毛全都能帮他解决。
直到4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印度宣布“歼敌者号”这回是真下水了,接下来就是海试了。但是吧,第一次海试,就因为核反应堆出现故障,不得不返厂大修。第二次海试中,“歼敌者号”在水下测试K15导弹发射,虽然导弹成功离开了发射管,但出水之后就失去了控制,差一点就砸到了自己。
2013年12月份第三次海试,印度发现潜艇中自研的声纳系统与毛子的火控软件不兼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本该找大毛买兼容的声纳,但由于“一美元航母”的事闹得太不愉快,印度最终从大法买了声纳,结果安上去之后还是不兼容。
第四次海试,印度发现“歼敌者号”在高速航行时,会出现剧烈震动,原因是螺旋桨设计有问题。最终印度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一个新的螺旋桨更换。
后面的海试我就不说了,问题太多了,没完没了,而且彻底解决的更少。结果就是“歼敌者号”始终无法服役。从2013年到2016年年底,4年时间“歼敌者号”上的毛病根本就改不完,各路自媒体笑话它的越来越多。
最终印度忍不了了,2016年,印度宣布“歼敌者号”正式入役了,交付海军了。就在大家以为“歼敌者号”上的毛病改完了的时候,刚刚入役5个月的“歼敌者号”,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自残课,同时打破三项世界纪录。

2017年1月的一天晚上,“歼敌者号”在港口内训练下潜时,因为士兵忘了关舱门,海水大量涌进了潜艇,淹没了轮机舱,动力系统进水,潜艇失去了动力和供电。好在发现及时,“歼敌者号”并没有沉没,但因为大量设备都被海水泡了,印度不得不把“歼敌者号”拖入船坞,切开顶盖,更换受损的管道与设备,并对整个潜艇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并再次进行了设备的调试和测试,还没用呢,就成水泡车了。
这些工作整整花了10个月。2017年10月,印度再次宣布,“歼敌者号”再次入役印度海军。但我前面说了,“歼敌者号”身上的毛病太多了,而且都没改完,所以它是带病服役。
因此,2018年“歼敌者号”试射K15导弹,结果导弹打出去之后就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找着。2020年,“歼敌者号”再次试射K4导弹,结果只打出去700公里。它这个K4导弹对标的是咱家的巨浪,巨浪是多少呢?8000公里打底,11000公里上下。
此外,因为被水泡过,所以“歼敌者号”上的动力系统功率下降了15%,根本就无法全速航行。并且它的噪音水平逐年恶化,平均每年都会涨10分贝。所以这艘潜艇还能用吗?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
关于印度的军工为什么这么拉垮,每次试图国产都以失败告终,这事我之前讲过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印度,高种姓负责规划设计,低种姓负责干活,两边谁也别干涉谁。特别是高种姓,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干低种姓的活,指导都不行,因为那样的话,低种姓会瞧不起他,认为他是在打扰自己这辈子的苦修。从高种姓接触低种姓工作的那一刻开始,低种姓便再也不会把他当高种姓看待。这一点双方都明白,所以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一个隔离层。就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印度干啥事也干不明白。
那这种问题能解决吗?能。方法便是革命,来一次土地革命,将固有的格局打乱重新洗牌。但这个事在印度太难了,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3000年了,这种思想何止是根深蒂固,已经根深到印度洋了。再加上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弱化了反抗种姓制度的力量,还有阶级严重固化,上万个教、上万种思想的深入人心,所以反抗这种事在印度太难了。
因此,大家应该对新中国建立的意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土地革命,我们现在比印度强不了哪去。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一说,为什么印度军工的拉垮,会和土地革命产生联系。其实印度在独立之初,也试图进行过土地改革,想把土地收回国有,为此还出了一个法条,叫《土地持有最高限额法》。从这个法条的名字,大家就能看出来它是想干什么。但是最终这个努力,被地主们联合起来否决了。之后几十年,土地一直没有重新分配过。
结果就是都2025年了,印度竟然还有40%的农民一点地也没有,这些人都是靠着给地主种地活着,他们每年向地主租地,然后拿出一大部分粮食或收入,用于支付地租。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想起点什么了。在100年前,咱们这里也有这种人,他们的名字叫佃户。以前咱们有一个党,帮助佃户们打地主分田地,但在印度没有这种党。

只要印度一天不进行土地改革,印度的种姓制度就不可能真的废除。只要种姓制度一天不废除,印度就永远也不可能崛起,不可能干好军工,就是这种关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当年教员的高瞻远瞩。在所有人都在拉拢资产阶级、拉拢地主阶级进行革命的时候,只有教员坚持团结最底层的农民,也就是当时没有土地的佃户们,团结农民加强武装力量,夺回本该属于农民的土地,再以土地团结更多的农民加入革命队伍。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庞大的国土、无数的土地被重新洗牌分配。直到现在,土地依然是国家的红线,18亿亩这个数字,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任何人敢触碰这个底线,都会受到严惩,绝不姑息。因为这是国家的基石,容不得一点半点的动摇。这个基石是保证几亿农民即便没有工作,也能吃上饭的最后一层保障。
在我的老家,一个人大概能分4亩地,地多一些的村子大概能有8亩地。目前这些土地已经很少有人自己种了,都是经过村委承包出去统一经营,包括村子里的鱼池也是这样。这些承包收入会非常合理透明地分配给每一个农民,每人每年大概是4000多块钱。一年什么也不用干,就会有这些收入。如果有想法的会去工厂打个工,一个月也有3000、4000,甚至5000的收入,这就是我老家的现实。

然而这些福利印度没有。印度那40%没有土地的农民,不干活就得饿死。还因为土地都在地主的手里,国家根本就征不动地,建不了厂,修不了路,最终就导致没有地的这40%的农民也没有进厂打工的机会。
所以还是那个观点,没有土地改革,种姓制度就废除不了;种姓制度废除不了,印度就发展不起来。
我们真的要感谢教员,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时隔近百年,教员的思想仍不过时。但是,教员这样的人,只会生长于东方的这片土地。
好了,本期内容完成于2025年6月16日。本期内容结束,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