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不能抽烟是常识,罚款500-2000,甚至有人因此被拘……但列车员却放肆的抽烟,被举报之后只是批评教育,这公平么?

这张图不用多说了吧,一眼就能看清楚发生了什么:
火车餐车内,工作人员在抽烟。
事情发生在2025年6月16日晚,乘坐的是K783次列车,结果乘客举报之后,第二天列车长的回复是:已确认涉事人员身份,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扣罚经济考核。
我虽然不抽烟,但我不反感烟味,所以整体来说对别人抽不抽烟,我是无感的,不支持也不反对,随便。
那这事儿的问题在哪里呢?
双标。
对工作人员和对乘客,是两个标准。
每年节假日的时候都会有专题报道,强调不能在列车上吸烟,厕所里面不行,车厢连接处也不行,不然就会接受处罚,严重情况甚至行拘(比如触发了卫生间烟感系统报警)。

更讽刺的是,之前还专门拍了相关的宣传片,说在餐车吧台抽烟是错误的,正确示范是下车去抽。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很多还是绿皮车,的确是没有严格执行禁烟规定的,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专门的吸烟处。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要求就是全程禁烟。
想抽烟,可以,等到到站或者停靠的时候,冲下去在站台上抽。
为什么规则严格起来了呢?
很简单,速度快了。
绿皮车跑得慢,哪怕真燃起来了,好扑灭也好疏散。
但现在火车开得快,如果出现明火,内外温差很容易让玻璃碎裂,一旦碎裂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车厢会加剧燃烧,使火势难以控制。
也就是说,火车任何一个地方烧起来,一吹风,整个车厢都会充满火焰,至少也是浓烟(很多事故都不是直接烧死的,而是熏死的)。

所以《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才给了相对严格的条例,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当然,肯定有机智的大佬发现了,刚才我们聊得情况,要么是高铁,要么是动车。
那这次发生事件的K字头的呢?
K字头,是快速旅客车的缩写,其实就是很慢很慢的火车, 速度一般是120公里每小时,有点新时代的绿皮车的感觉了。

那,既然是传统认知里面的「慢车」,能吸烟么?
答案是,看情况。
2024年7月,有网友专门问了这事儿 ,12306也专门做了回答:

Z字头普列禁烟的较多,而K字头普列禁烟相对较少(上车的时候看具体有没有贴禁烟牌),但哪怕没有禁烟也不能在餐车里面抽烟,需要去车厢连接处。
而这次案件的情况就是,工作人员明知道公共用餐区域严格禁止吸烟,依然「知法犯法」。
当然,这事儿真正离谱的在于,事后的处理。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家虽然不提这事儿了,但国内一些事业单位或者央企国企,依然有「铁饭碗」思维。
哪怕是合同工,很多时候也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出事儿之后往往第一反应是大事化小。
于是乎,我们才看到了,口头批评,以及不到大家不可能知道到底处罚了没有的扣罚经济考核(就是扣奖金)。
「批评教育」,懂得都懂,就是敷衍外人的一句废话。
可能有大佬觉得,一口烟而已,小题大做了吧。
我觉得是这样的逻辑,如果都觉得一口烟问题不大,那就不应该一直对乘客宣传的时候说的那么夸张,什么三分钟烧毁一辆车,什么抽烟必被抓;如果需要真正做好控烟,那对工作人员也要一视同仁,不能走员工自律或者内部管理这条路。
不然,就是双轨制。
而一旦有双轨制,稍微有点生活阅历的大佬都知道,那必然结果就是普通人吃亏。
所以我的建议是,既然闹大了,那批评教育和内部扣钱就不够了,如果有违规违法,那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各位大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