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蝴蝶虽散,季风尾流却未止,广东进入散装暴雨核心区
尽管台风“蝴蝶”本体已经完全消散于陆地与海面之间,但它所牵引出来的强盛西南季风尾流却远未结束影响。此前在蝴蝶北上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同步增强,西南季风也随之活跃起来,使得华南沿海区域成为暖湿气流的汇聚出口。这股尾流在台风消失后,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缺少扰动中心束缚的情况下更自由地向沿海推进,最终造成如今广东地区这一轮强度罕见、分布广泛的超级“龙舟水”。

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一带,从6月16日至17日期间,雨势从零星发展为面状集中式爆发,形成典型的“散装暴雨”特征——即在大片区域内,多点出现突发性、局地性极强的降雨带。这种形态不需要完整的热带气旋结构,只要有持续水汽输送和地形抬升,就能释放极强能量。

从阳江到茂名,再到电白与阳西交界地带,暴雨犹如倾盆倒水般持续不断。尤其阳江国家站,在17日20时统计出的24小时降雨量已突破400毫米,成为今年以来全国国家级气象站中记录到的最大单日降雨。若参考自动站数据,阳西局地更是达到惊人的600~700毫米区间,几乎直逼2008年“黑格比”期间广东局部的历史极值。可见这场“龙舟水”性质的强降雨,已达到特大暴雨乃至极端暴雨的级别。

二、粤西局部泡在雨里,短时雨强堪比天漏了
此次过程最具危险性的,并不仅仅是总雨量之高,而是短时雨强之极端、暴雨分布之集中。从阳江市区到周边多个迎风坡区域,24小时累计雨量普遍在500毫米以上。市区内测站显示局部累积达250~400毫米,城区排水系统已承压至极限,多地出现严重积水、交通中断甚至局部山体滑坡。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轮强降雨并非线性推进,而是以突发式的“爆点”频繁出现。在阳江与茂名交界地带,多处在短短1到2小时内录得超过100毫米的强降水,部分乡镇甚至超过150毫米,仿佛天上“直接倒了一桶水下来”。这一特征让抢险调度和预警响应都变得极为紧迫。

广东的龙舟水年年有,但像今年这样,在副高西侧下沉区没有太多扰动掣肘的情况下,西南季风全线强推向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此类散装暴雨最危险之处在于它缺乏明显台风路径预警,也没有强烈雷达回波带的清晰识别,往往是在局部点上快速爆发,给基层应急系统带来极大压力。

目前,阳江、茂名、江门等地已启动暴雨应急响应,地方气象部门连续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指出这些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极高,尤其中小河流流量激增,水位上涨速度惊人,一旦持续强降水还将继续,流域型洪水爆发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三、雨带即将北抬,长江黄河间或将旱涝急转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场暴雨并非仅限于华南沿海一带。超级计算机最新显示,随着副热带高压结构逐步北抬,南部地区的主雨带也将整体向长江流域一带移动。西南季风依旧强盛,这意味着此次超级“龙舟水”的雨带,不但仍会在南方再度增强,还会一路携水北上,对华中、华东乃至华北南部带来新一轮大范围降水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将迎来较大范围的中到大雨,局部强降雨带可能伴有短时强对流活动。尤其对于湖南西部与湖北南部交界地区、安徽、河南山地带等地而言,地形复杂、土壤湿度已高,是暴雨极易引发滑坡等灾害的高风险区域。

此外,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也将纳入此次降水波及范围内。这一带此前持续偏干,部分区域面临中度至重度干旱,而这次暴雨过程可能带来一次“旱涝急转”——即短期内从高温干旱迅速过渡为强降水集中爆发,这种急转情况对农田、城市排水系统和水库管理都构成较大挑战。

从机制上看,此次雨带北抬,属于副热带高压、季风槽与高空槽联动共同引导水汽的结果。这意味着不止是雨量大、覆盖广,还可能出现多日连续性降雨,引发区域性江河涨水和局部涝灾。再考虑到西南季风水汽已被广泛推送至中东部,形成潜在湿区再碰撞的可能性,未来一周多省的防汛任务将进入关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