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65岁的臧健和接受《中国食品报》的采访时,说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其中,讲到她的博客时,臧健和很兴奋地表示,自己非常重视建议或投诉,每次看到都会“怦然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臧健和表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据悉,帮助臧健和从小贩成长为企业家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日本人小野先生。关于他们的故事,要从很早说起……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诸城县仁里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初三退学后,经人介绍来到青岛的一家医院当护士。期间,臧健和认识了医院里的一位作为医学援助来青岛的泰籍华人。两人相爱了,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黄蓓、黄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一封来信却打破了这份美好。臧健和的丈夫老家来信,通知他回去为父亲送葬。她的丈夫承诺,事情了结后,就会从泰国回到中国。

1977年,臧健和久久等不到丈夫的回信,心里担心不已。于是,她辞去了护士的工作,拿了几千元的退职费,带着一个八岁,一个四岁的女儿前往泰国。见到丈夫后,臧健和震惊了。原来婆婆把丈夫骗回去,给他在本地找了个老婆,为的是“传宗接代”。

这种情况下,臧健和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她没有回老家,而是在转机站——香港下了飞机。那个时代,香港的经济特别繁荣。臧健和认为,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里总归会有她的一个落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臧健和开始干多份散工,直到一次意外受伤,让她不得不放弃干苦力。为了生计,臧健和只能另谋生路。臧健和待人热心,每次获得别人帮助后,她都会请客报答。她最拿手的就是做水饺,一些熟人告诉她:“为何不摆摊卖水饺呢?”

3年后,臧健和的小摊有了些许名气,在包装袋上印上了产品名“北京水饺”,以及联系电话。这天,臧健和突然接到了小野先生的电话,让她到公司谈生意。臧健和心想,小野先生的“大原公司”不是做珠宝生意的吗?怎么要和她这个卖水饺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面后,臧健和才了解了缘由。原来,小野的女儿特别挑食,但唯独爱吃臧健和的水饺。小野开门见山地说了投资想法,在大原公司下设立一个附属公司,由他投资,臧健和出技术。包装上改印“大原水饺”,大原公司的电话。

臧健和不同意,她认为“改头换脸”有损自己的招牌。3年来,臧健和也积累了一些人气,此时的她有了谈判的底气。最终,小野被说服了。

如果说与日本人小野合作,是臧健和转型的契机。那么,臧健和与美国的Pillsbury食品公司合资,成了她打开内地市场的一个节点。1998年,臧健和已改名为“湾仔码头”的水饺,在上海浦东落脚了。至此,它标志着臧健和的生意走得更远了。

臧健和忙事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两个女儿的教育。大女儿黄蓓毕业于加拿大西门飞沙大学,选修商业专业。毕业以后,成为了母亲的得力助手。当年,臧健和摆摊的时候,黄蓓就开始给妈妈打下手了。可以说,她从小就和水饺生意打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女儿黄蓬毕业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哥伦比亚学院,选修的也是商业专业。两个女儿都很优秀。臧健和没有给女儿们灌输父亲的不好,也没有把女儿们据为己有。

据悉,臧健和经常催促女儿们给爸爸写信,让她们的爸爸也能从女儿们的收获中得到快慰。

当两个女儿都能独当一面的时候,臧健和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已经是“外婆”级的臧健和,还学会了发博客。面对网友们成百上千条的留帖,臧健和表示最喜欢看建议或投诉。

由于眼睛和工作的缘故,臧健和无法亲自一一回复网友们。但她会让负责人把问题收集起来,然后经她口述,别人整理后,再发布到网上。

2010年3月,臧健和接受采访时,说了食品安全问题。她表示,在这方面上,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责任意识,他们总会以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去经营食品企业。相比来说,中国的食品从业者则显得责任心、见识都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臧健和讲了个故事,有一年,她给国内一家饺子机生产企业,提了一些革新建议。当时,那个老板很感激她。经过改进后的饺子机,获得了德国世界博览会的铜牌。第二年,她再次给那家饺子机企业提建议,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摆摆手说,已经是世界第三了,没必要再改进了。这件事,令臧健和非常痛心。

说到有人把速冻汤圆列入“十大垃 圾食品”榜时,臧健和认为虽然有很多的垃 圾食品,但把速冻食品称为垃 圾,那是绝对错误的。臧健和表示,她的水饺,面皮不加任何添加剂,麦子都是进口加拿大的优质品种,白菜只选择山东胶州产的,猪肉不选白猪,只用黑猪或花猪。

她认为,这么精挑细选出来的产品,怎么能叫“垃 圾食品”呢?

2019年2月8日,臧健和去世,享年74岁。臧健和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为家乡、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她的事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