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割机又扎堆来河北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机器流动,而是农民们自己摸索出的生存智慧。 河北小麦比河南晚熟半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短短15天,造就了价值上亿的跨区收割市场。 河南机手老李刚在老家收完麦子。

油箱加满就往河北赶,路上连服务区都不敢多停。 "晚到一天就少挣两千块",老李叼着烟说。

邯郸种粮大户王建军深有体会。 去年没赶上外地收割机,自家500亩麦子淋了雨。 直接损失8万斤,相当于白种了80亩地。

收割机价格战打得火热。 河南机手报价比本地低30%,但照样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密就在作业量——平均每台机子每天能收150亩。 可别以为这事一帆风顺。 去年高速卡口拦下上百台收割机,理由是超限运输。

急得农民们直跺脚:"麦子等人还是人等麦子?

" 更糟心的是人为破坏。 有人往麦田里埋钢筋,三台收割机当场趴窝。 维修费够买头牛,机手蹲田埂上直叹气。

跨区收割养活了多少人? 全国98%的小麦靠机械收割,背后是30万农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让2.6亿农民工不用请假回家收麦。 邢台老农算过一笔账。

请外地机器比雇人便宜,还省下三天时间。

这些时间进城打零工,又能多挣五百块。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 机手们反映油费涨了,过路费却没优惠。

每亩35元的收割价,刨去成本就剩包烟钱。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三天有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中南部麦区得抓紧收割,否则容易发芽。

农民们盯着手机等机手电话,比等相亲还着急。 这事您怎么看? 是继续维持现状,还是该有政策规范?

评论区聊聊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