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一天,陈可辛导的新电影《酱园弄·悬案》作为开幕片在上海超百家影院放映。当天票房190万,上座率89.8%,几乎场场满座。第二天预售直接冲到日票房榜第二,仅次于动画片《新·驯龙高手》。同期还有两部新电影上映,《分手清单》第一天拿下570万票房,《星月童话》重映也有110万。

这部悬疑片能吸引这么多人,主要靠导演和主演的名气。陈可辛之前拍过《中国合伙人》这些热门电影,章子怡从《卧虎藏龙》开始演了很多年,观众认可度高。不像有些新导演没人认识,他们组合起来自带流量。另外电影节选片本身就有宣传效应,大家觉得开幕片质量应该不错才会专门买票看。

《分手清单》虽然票房比《酱园弄》高,但类型不同。欧豪他们那部是爱情片,年轻观众多可能更愿意花钱买票。而《星月童话》张国荣的旧片能卖到110万,说明经典电影重映还是有人看。电影节期间排片得考虑这些因素,好几部电影同时上映时,影院肯定要看哪部更赚钱多放场次。

悬疑片这种类型在电影节受欢迎,可能和观众喜欢解谜有关。这次上百个影院都安排了放映场次,方便大家就近选座位。最近《回廊亭》这类凶案电影也卖得不错,说明观众对破案故事需求挺大。电影节放这类片子能提前测试市场反应,后面院线可能也会跟进排更多场次。

电影节开幕片除了票房数据,观众反馈也很重要。当天看完的人会不会推荐给朋友,直接影响以后去影院的意愿。陈可辛之前电影口碑都不错,如果观众觉得悬疑元素设计合理,后续票房应该还能往上走。现在预售排第二说明市场有期待,但具体能火多久还要看口碑怎么样。

电影节这些天安排特别放映,主要是给电影造势。像《酱园弄》第二天预售就那么高,可能之后发行方会加大宣传力度。相比普通新片上映,电影节能提前让观众接触,积累第一批观众评价。这种模式对冷门类型片可能更有帮助,比如悬疑片受众精准,电影节选片相当于给它们打了个保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老电影一起竞争票房,反映出市场多样化。动画片适合全家看,《分手清单》针对年轻人,经典老片吸引中年观众。电影节期间影院排片得平衡不同群体需求,不能只放一部电影。像这次三个不同类型片子同时上映,既满足了不同观众,也让电影节内容更丰富。

电影市场的变化其实挺明显的,观众选择多了以后,单纯靠名演员或导演名字已经不够。《酱园弄》后续能不能像《前任》系列那样持续卖座,还得看内容质量。电影节算是一个检验机会,如果观众觉得好看,后面进院线才会有人买票。但光靠首日数据还不能确定,得看后劲够不够。

片方预售成绩好的话,肯定会有更多影院愿意增加排片场次。反过来如果上座率低,可能很快就会撤下来。电影节这几天的表现基本决定了电影后续的命运。像《星月童话》这种经典片重映票房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新片必须尽快打开市场。

电影节期间观众扎堆看电影,平时可能不会特意看的片种也会考虑。悬疑题材这次热度高,可能跟天气热想待在空调影院有关,也可能只是巧合。观众口味说不准,片方只能尽量准备多种类型的片子来测试市场反应。

电影节就是个试验场,让新电影提前接触观众,积累第一批评价。像章子怡这种一线演员带的项目风险小,观众愿意思考试试。后续票房走势得等正式上映才能看清楚,现在只能从预售和上座率估计大概情况。

电影行业就这么回事,票房数据背后都是市场选择。电影节开画成绩好至少证明有一定观众基础,接下来就看制作方怎么把握机会了。普通观众也就等着看片子值不值得买票,反正票价不便宜,得选自己感兴趣的类型才肯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