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公众号以《华南理工大学:筑牢思政育人阵地,奏响时代奋进强音》为题,在“公众号谈育人”专栏报道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育人成效。全文如下:
“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自2021年5月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深耕优质内容为根基,持续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原创作品。通过高质量内容,公众号有效强化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引领力,让主流价值在生动的内容传播中浸润师生心灵,成为凝聚大学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网络阵地。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一、锚定时代航向,筑牢思想引领“主阵地”
公众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成长方式及个性需求,积极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转化为生动鲜活、贴近师生的内容,有效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促进新媒体传播与网络育人深度融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道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公众号策划“喜迎二十大”专栏,及时报道全校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动态、举措、思路,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华南理工大学也迎来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华南理工大学特别推出视频短片《错位时空》。作品以“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为情感主线,将历史影像与当下校园场景交融,构建起连接华工先辈筚路蓝缕创业史与当代青年学子奋发有为新征程的“时空走廊”。作品以极具感染力的视听语言和情感共鸣,引发广泛传播,成为一堂浸润人心的沉浸式校史教育课和一堂激昂澎湃的青春思政课。
华南理工版《错位时空》
二、做强正面宣传,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
公众号始终秉持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的理念,致力于挖掘师生群体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与事迹。通过聚焦校园内的凡人善举、卓越成就,以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例为素材,打造生动鲜活的教育范本,切实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传播校园正能量。




部分典型人物报道
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最美大学生”李莎,在毕业论文中致谢“忘年交”的黄明,山火逆行勇者李俊亨,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之光的白宇,在地铁见义勇为的医学生朱弘毅,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一系列由公众号首发的人物报道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校园正能量标杆。其中,多篇报道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共青团官微等媒体转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聚焦中心工作,展现学校建设 “新图景”
公众号始终与学校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坚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的宗旨,在学校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活动与重点工作中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资讯,传递华工声音。

聚焦学校中心工作策划系列报道
围绕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召开,推出“迎接党代会”“师生代表话心声”“党代会后谈落实”等专题,通过图解党代会报告、党代会知识小科普、数读华工、专题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师生接续奋斗。
在2022年校庆期间,公众号深度策划,融合创新,联合媒体、校友、师生等多方力量,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分阶段持续性策划并发布40余篇相关主题推文,在校庆周创造了视频号全国第一、官微全国第四、微博热搜全国第三的亮眼成绩。
全球57万华工校友硬核表白母校
学校对口帮扶工作连续多年获教育部表彰,公众号从学校消费帮扶的最新成果——云鲤奶茶开业这个点切入,策划推文《春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华工人的心意,远不止这些》,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由此制作的一系列推送,让师生对学校帮扶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自身也积极融入,从乡村振兴的“观察者”变为了“参与者”。
春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华工人的心意,远不止这些
四、深化技术赋能,增加校园文化“中国味”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带来重大挑战,更带来崭新机遇,公众号积极拥抱新技术,借助新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突破传统的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内容传播形式,巧妙运用H5、SVG、AIGC、漫画、动图、小程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尤其注重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春节、中秋、教师节等关键时间节点,推出《春风拂过,聆听华南理工花开的声音!》《今夜,我们一起点亮华园!》《鲤工果园收获季开始啦!玩游戏、摘水果、开‘芒’盒》《春联大作战!华园首款定制小游戏来了》等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融媒体作品。




创新宣传形式
2024年龙年春节前夕,公众号发布《鲤跃龙门!华南鲤工芒果莲雾大学发锦鲤啦》,推文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基础制作的小游戏“测测你是哪种华工好运鲤!”在上线当天就刷爆华工人朋友圈,《AI+传统文化,鲤跃龙门年味浓》入选教育部2023—2024年度教育融媒体“技术创新类”年度案例。
2025年除夕,公众号首度借助当下风靡的 AIGC 技术制作新春贺岁视频,为华工人送上了一份满含 “心意” 与 “新意” 的祝福。视频融合了丰富的华工元素,采用动漫风格呈现,从角色形象到场景设计,到语音效果,绝大部分采用AIGC,体现了理工科高校的新闻宣传特色。
“华园贺岁”系列视频
五、塑强品牌形象,打造特色传播“金名片”
公众号始终以讲好华工故事、塑造鲜明“人设”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的辨识度、知名度与美誉度。近年来,以“红色甲工”宣传品牌为代表,打造了“鲤工仔”“华南鲤工芒果莲雾大学”“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广州柠檬校区”等品牌矩阵,通过贴合受众喜好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多维触达与深度渗透,助力思政宣传做到有依托、有特点。

主流媒体相关报道
公众号围绕“红色甲工”主题开展深度宣传,推出甲工先贤系列人物报道,策划校园红色打卡线路,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原创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和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参与教育部 “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创作《甲工铸魂 廉风传世》网络微课等,以创新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育人。


“红色甲工”部分专题报道
聚焦“红色甲工”这一校园品牌,公众号连续三年深度参与广州市重点策划的“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推出系列推文、视频,吸引了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华园红色资源“活”起来。
六、创新科普宣传,打造科技成果 “展示窗”
为更好地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公众号始终将科研成果类选题作为报道重点。针对科研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学校通过深入采访科研团队,优化文章表达方式,将复杂的科研成果和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既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又提升了传播的可读性。这种科普化宣传不仅有效展示了学校的科研进展,还通过正向引导激发了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成果类推文
以《小小薄膜,可大幅降温!华南理工一项新型制冷技术研究取得突破》这一推文为例,文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瞿金平院士和张桂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微三明治结构的聚合物基多孔膜,属于新型制冷技术。该成果经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家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技术的潜在价值,主动与科研团队接洽,表达合作意向。原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科研成果,如今已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小薄膜,可大幅降温!
华南理工一项新型制冷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将立足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持续创新内容、形式与渠道,大力讲好华工故事,增强新闻宣传的引领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高校思政网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