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街头

交通工具的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今天

我们用AI技术让老照片中的它们“动”起来

带您穿越时光

重温那些年的出行故事

驴轿车

驴轿车:清末民初的“豪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汽车尚未普及的年代,驴轿车是太原富贵人家的专属座驾。AI复原的画面中,仿佛还能听到里面传出的谈笑声。

独轮车

独轮车:老太原的“物流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吱呀——吱呀——”,独轮车的木轴声曾是太原小巷最熟悉的背景音。AI让照片里的车夫“活”了过来,他弓着背,推着装满粮食或煤炭的独轮车,在坑洼的土路上保持平衡,展现着老太原人的生计智慧。

三轮车

三轮车:1950-1970年代的“出租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夫蹬动踏板,车篷在风中轻晃,后座上的乘客抓紧扶手——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太原人的“打车”体验。

“二八大杠”

“二八大杠”:清徐菜农的“早市”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代,天还没亮,清徐的菜农就蹬着“二八大杠”出发了。这些勤劳的身影,曾是太原人餐桌新鲜的保证。

私家车

私家车:1980年太原第一辆私家车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代初,太原市居民首次个人贷款购买的第一辆私家车。围观群众好奇地摸着锃亮的车身,这辆汽车,拉开了太原私家车时代的序幕。

“黄面的”

“黄面的”:1990年代满街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面的”出租车是1990年代太原最鲜活的记忆。AI复原的街景中,数十辆“黄面的”穿梭在大街小巷。这些“黄虫”曾是最亲民的出行选择。

无人售票电车

无人售票电车:1995年无人售票电车开启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的102路电车上,乘客们好奇地看着新安装的投币箱,有人还在询问“真的不用售票员了?”车厢里,电子报站声第一次取代了人工吆喝,太原公交正式迈入自动化时代。

这些被AI赋予生命的交通工具

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更是太原人共同的情感载体

您还记得坐过其中哪些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出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