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活鸭20块钱一斤,一只烤鸭才20多,这烤鸭真的能吃吗?”
不少网友看到活鸭和烤鸭违背常理的价格感到不安,担心自己平时买的烤鸭该不会是厂家淘汰的激素鸭或者是死鸭吧。

毕竟烤鸭店也是要挣钱的,人家是开门做生意,不是做慈善,这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究竟烤鸭店是怎么挣钱的,真的是因为用了次等的鸭子吗?
6月9日,《人民日报》有一则报道解释了,其实烤鸭店能挣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鸭子身上的秘密。

鸭子浑身都是宝
喜欢吃烤鸭的朋友不难发现,我们买的烤鸭都是只有身子,鸭头、鸭掌包括内脏全都已经被剔除。

而这些物件经过卤味店的加工,价格可比烤鸭贵多了,像鸭肠有时候甚至能达到60元一斤,鸭头、鸭掌这些卖得也不便宜,能达到4块钱一个。
跟烤鸭相比,厂家更喜欢鸭肠、鸭掌这些能卖出高价的部位,所以街头烤鸭的进货成本并不高。

街头烤鸭比市场的活鸭便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鸭的品种不同。
市场上贩卖的20元一斤的活鸭是散养的白羽鸭,它的饲养周期很长,产量也不高,烤鸭店一般都是用的白条鸭。

白条鸭也称为樱桃谷鸭,这种鸭子的饲养周期短30多天就能成型进入市场,产量也很高,很容易规模化饲养,这大大降低了饲养的成本。
虽然白条鸭肉质口感比不上白羽鸭,但是烤鸭经过腌制、烘烤,也掩盖了白条鸭肉质的缺点。

樱桃谷鸭
3斤的鸭子除去羽毛、内脏、鸭头、鸭掌这些,最多也就剩2斤,整个杀宰、清洗的过程都是厂家流水线作业,再次降低成本。
烤鸭店进货一般都是按斤来计算,在原材料上其实花费不了多少钱,烤鸭店卖的烤鸭也不贵,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但是农户饲养的白羽鸭,饲养的成本高,也不能大规模,只能靠提高成本来回本,自然比白条鸭价格高。
面对对街头烤鸭的质疑,有爱吃烤鸭的网友表示,自己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是有些人太危言耸听了。

有些网友觉得老话说得没错,便宜没好货,贵有贵的好处,就像北京全聚德的烤鸭。
可贵的真就是好的吗?

价格就是品质?
全聚德的烤鸭作为北京有名的美食,现在在其他一些一线城市也有分店,一提起烤鸭,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
而它的价格也不便宜,全聚德有三种规格的烤鸭,最小的烤鸭价格也在200元左右,甚至在一些黄金地段,它的价格还会上涨10%左右,全聚德一只烤鸭能卖10只街头烤鸭了。

全聚德烤鸭之所以贵,一方面就是因为它用的并不是一般烤鸭店用的白条鸭,而是北京本地的鸭子,生长周期长,肉质比一般烤鸭口感更好。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大型的烤鸭店,有人工、场地大的成本考虑,从宰鸭开始,到师傅现场片鸭,每一步都需要花钱,自然要贵上一些。

还有人认为像全聚德这样的知名烤鸭品牌,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买来送礼,导致全聚德溢价非常严重,除了全聚德,一些其他品牌的烤鸭也都和全聚德价位差不多。
其实很多人选择这些知名品牌除了品质、口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街头烤鸭没少爆出安全问题。
3月7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一些城市的烤鸭店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网友纷纷猜测,小作坊烤鸭店在烤制的过程中经常忽视卫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品牌烤鸭店大部分都可以避免,吃着也放心。
其实早在2024年9月就有新闻爆出,一家烤鸭店的凉菜被检测出了大肠杆菌超标,导致多名顾客吃了食物中毒。

加之近些年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相比于没有品质保证的街头烤鸭,大家更趋向于去店面装修精致、生产过程更标准的品牌烤鸭店购买烤鸭。
价格高的品质有保证,价格低的是经济实惠,关于到底选品牌烤鸭还是街头烤鸭争论不休。

一向喜欢吃鸭肉的济南市的张先生说,自己更喜欢街边的烤鸭,自己附近的烤鸭店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队,自己也经常吃,一点事情都没有。
可郑女士却和他持相反的意见,郑女士表示虽然自己有时候也会买街边的烤鸭,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品质有保证的品牌烤鸭。
关于品牌烤鸭和街头烤鸭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果,可一些清醒的网友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食品安全不是儿戏
不管是品牌烤鸭还是街头烤鸭,烤制鸭子的过程,鸭子的来源,消费者都是听卖家说的,但是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大家都不清楚。
有网友表示,既然害怕有卫生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烤鸭,如果想吃,其实买哪一家都是一样的,品牌烤鸭就一定没有问题吗?

2017年全聚德就曾爆出过后厨的卫生问题,有新闻报道,在全聚德后厨,服务人员不戴口罩,还用手拿东西吃,甚至擦桌子的抹布用来擦盘子。
事件一经爆出,大大折损了全聚德的品牌形象,该店也被责令整改,这也说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并不是有口碑就能避免的。

至于鸭子的成长周期短是不是吃了激素的问题,也早有了答案。
2016年环球网报道,美国某知名大学早就对此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现在肉鸡的生长周期越来越短是正常现象。

这在行业内是常事,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些难以接受,所以才会有信息差。
对于打激素的说法该文章也指出,完全是以讹传讹,添加激素在很多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而且激素的价格并不便宜,反而增加了饲养鸡鸭的成本。

不过在饮食上注意是一件好事,毕竟很多被大家看好的食品品牌都出过问题,出问题的品牌必然会面临着销售额减少、口碑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有一个品牌却在这些“塌房”品牌中显得格格不入,它就是——蜜雪冰城。

3月17日,蜜雪冰城冲上了热搜榜,原来有新闻报道,蜜雪冰城某店将今天剩余的柠檬放进了冰箱,准备明天再接着用。
报道称,这不符合蜜雪冰城总部的要求,总部规定像柠檬这样的水果要鲜切,该店显然没有达标。

本以为这次蜜雪冰城口碑会下跌,可没想到网友却纷纷玩起了梗,“先把柠檬片放一放,先来查查我奶的冰箱吧!”。
网友会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因为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只要4元,和那些动辄十几块的奶茶店相比,它对得起这个价格。

虽然网友对隔夜柠檬片既往不咎,但是蜜雪冰城总部还是下了通知以后不准使用隔夜柠檬片,下班前要进行拍照登记,也算是给了网友一个态度。
结语
近年来,人们一直密切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的力度,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被便宜的价格迷惑了眼睛,吃得健康、干净才是关键。

本文内容信息源自:【红星新闻】【扬子晚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