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此次会议备受全球瞩目,毕竟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的经贸关系走向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此次会议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后,中美经贸关系陷入紧张局势。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极端措施对美国的综合实力进行压力测试,另一方面其直接动因与国债到期以及推动产业回归美国有关。而这一政策引发的贸易战,给双方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美国面临通胀压力,中国则面临就业压力。
在会议期间,双方进行了坦诚且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据相关消息透露,谈判过程强度颇高,其中一次关键谈判持续了6个小时。然而,在第二天的谈判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前离开英国伦敦。贝森特称,他必须返回华盛顿在国会作证。
他在离开时表示:“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天富有成效的会谈,磋商仍在继续。”不过贝森特走后,美方谈判团队的核心人物就剩下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相较于经验丰富的贝森特,卢特尼克在从政经历和经验上都稍显不足。 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第二天谈判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的表现来看,美国代表团似乎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他向记者强调谈判进行得非常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研究各类贸易问题,还表示希望谈判能在周二结束,但不排除近期继续的可能性。这一系列表态,与以往美国在谈判中的姿态有所不同,侧面反映出此次谈判中美国代表团面临的压力。

而此次中美谈判,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诉求是关键要点之一。此前,白宫国际经济委员会主席哈西特就挑明了对中国的最大要求——扩大稀土出口,并且希望恢复到4月初,即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之前的规模。美国对稀土如此急切的需求,源于其自身在稀土领域的短板。美国五角大楼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供应链评估报告》显示,若中国完全切断稀土供应,美国现役153种主战装备中,133种将在18个月内陷入瘫痪。尽管美国正加速推进“稀土复兴计划”,投入重金打造稀土工厂,与欧盟共建稀土供应链联盟,但面临环保成本高企、分离技术缺陷、产业配套缺失等瓶颈。
在此次谈判中,中国也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和考量。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在对美稀土出口问题上,始终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此前,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特朗普宣布加征对美关税后,中国在48小时内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产品实施出口限制,当月,中国对美稀土及其制品出口量环比骤降37%,总量仅约1700吨。到了5月,中国对韩、欧等地恢复稀土出口,出口量较上月增长23%,但对美出口依然有所管控。这充分表明,稀土出口与否、出口量多少以及出口审查快慢,都由中方根据自身节奏和国家利益来掌控。

从这次美财长中途离场以及美国代表团在谈判中的种种表现来看,特朗普政府急切地想要通过谈判解决国内面临的经济、产业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稀土问题上获得突破。但中国在谈判中展现出了十足的耐心与坚定,不会轻易在重大问题上松口。目前,虽然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但后续仍需持续关注双方如何进一步落实共识,以及在关键的稀土、关税等问题上,美国是否会做出实质性的妥协与让步,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