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正式拉开侵华日本,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才为这场持续了14年之久的抗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日军自信心爆棚,他们的目标不仅要吞并整个中国,甚至要称霸整个亚洲!

并且在1944年,日本就盯上了南亚大国——印度。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入侵印度的计划仅仅推进了五个月,最终便草草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当时的军事力量,难以和日军抗衡,按道理来讲日军在印度境内应该高歌猛进.

可5个月的时间里,日军为何仅仅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就选择放弃?

其中到底有何蹊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日本之所以举兵进攻印度,原因有三。

首先便是策应德军作战。轴心国虽然有三大成员国,但归根结底能够承担主力作战任务的也只有日本和德国.

但两国毕竟一个在西欧,一个在东亚,想要合作策应难度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双线作战的德国尽显疲态,尤其是东线战场的压力,让德军感到身心俱疲。

1944年初,苏军在巴格拉基昂一带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虽然德军在装备上略占优势,百万的兵力也确实让人感到望而生畏。

但此时愈战愈勇的苏军,却做好了同德军鱼死网破的准备,集结了240万兵力,在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军的高歌猛进让德军感到猝不及防。

一度处于下风的他们不得已转入战略防御状态,但还没来得及调整,西线战场又传来噩耗。

1944年6月6日,盟军完成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正式开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人类史上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拉开序幕,盟军投入兵力高达287万。

德军一开始还能应对自如,可战争一旦进入白热化,德军就有些招架不住。

日本和德国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欧洲第二战场的主力军之一,便是英国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日本进攻英国麾下的印度,就能够达成牵制英军的目的,从而为德军分散压力。

进攻英帕尔,是德军迫切需求之必然,也是日本扩大侵占范围之必然。

其次,日本通过进攻盟军军事基地英帕尔,能够对盟军补给基地迪马普尔造成严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远征军正在反攻缅甸,日本通过此次军事行动不仅能够切断中印公路,说不定还能扭转缅甸战局。

最后一点原因则是日本的私心,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随着战线不断拉长,日军也开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印度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让日军感到眼前一亮,从1942年开始,日军就开始为日后入侵印度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但这时时机尚未成熟,日本便把初步目标定在了缅甸。

一来同印度的英军相比,驻缅英军实力较为薄弱,二来距离中国主战场较近。

他们本想不动声色地占领缅甸,随后向西部邻国——印度发起猛攻,但他们这点小九九谁能察觉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1943年到1944年的冬季,华盛顿和伦敦的军界首脑们集聚一堂。

中途岛、斯大林格勒以及阿拉曼战役之后,他们认为盟国的力量已经超越轴心国。

并且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认为,盟军对西北欧的进攻计划不能推迟太久,毕竟苏联方面已经开始呼吁开辟第二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殊不知,这一军事行动必然会消耗盟国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在东南亚和印度的战场。

日本迎来了可乘之机,1944年1月7日,日本东京帝国大本营批准了陆军中将制定的进攻英军计划。

该计划的首要目标便是攻占英帕尔和科西玛,背后有何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帕尔作为印度曼尼普尔邦的首府,位于印缅边境地区,距离加尔各答东北部约600多公里,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除此之外,相较于周边的高山、峡谷以及沼泽,英帕尔是为数不多的平坦地区,面积一度达到1800平方公里,是日军驻扎的理想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为了赢下这场战役,将心机发挥到了极致,驻缅第15军团司令牟田口率队出征。

在他的部署下,日军第65师在中缅边境先发起一场牵制性进攻,以此来吸引英军的火力。

随后日军第15集团军在印度国民军第1师发动突袭,两支部队相互配合,兵分两路进攻英帕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日军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实际上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也是导致日军最后失利的重要原因。

3

这个问题就出在后勤补给线上。

作战区域内道路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日军的形象,这就导致日军的集结与后勤供应面临严重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部队只能依靠个人自带的补给进行给养

但这时日本军方高层却露出了诡异的微笑,原来在抵达印度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携带了很多牲畜与口粮,即便后勤供应链完全跟不上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牲畜貌似不太听话,一到印度就乱跑。

我们也说过,英帕尔地区确实是个好地方,但周边的地理环境不太妙,高山、峡谷随处可见。

眼看着牛羊跑入深山,日寇心急如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还没开始打,日军就已经自乱阵脚,士兵来不及检查枪械,就得走进深山抓牲畜。

而一部分抓捕回来的牛羊,他们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牲畜逃掉,只能当场开枪射杀。

死掉的牲畜不能放太长时间,日军就只能现杀现吃,枪一声没响,炮弹一个没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日军却每天大鱼大肉,吃的满嘴流油。

本来携带的这些”口粮“,能维持一段时间军队的需求,但现在却所剩无几。

除了补给问题之外,操之过急的日军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4日,日军在兵力尚未完全就位且牵制性进攻并未产生效果的情况下,就向英帕尔南部地区发起猛攻。

虽然一开始接连突破了英军前沿阵地,但英国军方高层——斯利姆将军却下令加固防御工事。

要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日军,地面和空中火力相互配合,消耗日军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招简直是一箭双雕,不仅对日军造成重创,还让他们空中的后勤补给线遭到封锁。

即便损失严重,牟田口仍旧沉浸在美梦之中,在3月初又制定了一项新目标——在雨季到来之前拿下英帕尔平原。

4月4日,日军向科西玛发动进攻,并在4天之后成功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很快便攻占了一处距离英帕尔仅有8公里的高地。

但这时的盟军已经料到日军的动向,当大量坦克、飞机赶来后,仅仅用了3天,就将日军成功击退。

身陷进退两难窘境的日军万念俱灰,但噩耗再度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医疗物品短缺,很多受了伤的日寇染上重病,可上面如期而至的战斗机又时刻爆发轰鸣……

五个月的时间,日军全线崩盘,军火和粮食严重短缺,在这场看似”波澜壮阔”美梦当中,日军丢下了53000具尸体后,黯然离场。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英军鏖战五个月的日本,最终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惨烈的一败!

两年前日军作为“征服者”,信誓旦旦地进入印度境内,但不成想却因为“牲畜乱窜”自乱阵脚。

最终在和英军的较量中又犯下了致命错误,兵败如山倒,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