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公作美,广州各地荔枝来花早、成花率高,荔枝产量预计超12万吨,你期待的“荔枝自由”来了!
目前广州荔枝的种植面积达到56.7万亩,主要以中晚期成熟的品种为主,6月底到7月10日期间将是广州荔枝最佳的成熟期。
令人欣喜的是,在实现丰产的同时,科技创新为广州荔枝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亮点频现。
1.“广州制造”的荔枝最新品种——
仙桃荔“重磅”亮相
仙桃荔的学名叫做“早巨荔一号”,是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团队历时15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由荔枝品种“紫娘喜”和“无核荔”杂交而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荔枝品种,放在手掌中像一颗“仙桃”,单果均重大概一两(50克),最大的能够达到110克。

它在常温下可以保存5至7天,在低温下可以保存30天以上。据了解,仙桃荔于去年研发成功,今年全面上市销售,一斤售价约100元。
2.果林里的魔法师
让荔枝和龙眼“跨界联姻”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龙眼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刘成明,从事荔枝和龙眼育种工作35年。早在博士论文期间,刘成明教授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荔枝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2007年起开始做首个龙眼和荔枝的杂交品种的人工杂交工作,成功育出世界首个龙眼与荔枝杂交的新品种——脆蜜。
脆蜜是以龙眼做母本、荔枝做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杂交的品种能融合父本与母本的优点。
“脆蜜性子温和,而且它还有四大超能力——野蛮生长、抗寒晚熟、香甜嫩脆、产量倍增!脆蜜比较晚熟,能错开水果上市高峰期,别的水果下市了,它还挂在枝头;抗寒能力提高3度,未来有望将产区拓展至粤北的清远和韶关地区,实现零产区的新突破;脆蜜产量很高,一棵树能结更多果子;它既有荔枝的软嫩和香气,又有龙眼的爽脆和甜蜜,口感特别好。”刘成明介绍到。

2025年5月30日“科学家故事会”现场,刘成明教授为青少年分享了脆蜜的前世今生。
远缘杂交是两个不同的属之间进行杂交,难度非常大,可以理解为猫和豹子之间的杂交。要实现远缘杂交很难,刘成明和他的团队,花了差不多3年时间,实现属间杂交的技术突破,从2007年开始研究,到2022年最终成功,整个培育过程用了15年的时间。

育种工作要做大量的杂交,脆蜜育种大概做了超10万朵花,从苗子到开花结果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育种工作都耗时10年以上,期间还要耐心地等待,不断管理,要进行真假杂种的血缘鉴定;寒潮来临时,还得半夜为果树覆盖薄膜保暖。大多数属间杂种的果是不好的、要被淘汰的,可以说如今的脆蜜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
刘成明1988年来到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这30多年来,一直从事果蔬育种工作,持续不断地从事荔枝育种以及龙眼的育种工作。未来,他将继续培育出更优质的脆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3.种植管理环节——
枝智慧种植模式
早前,在荔枝花穗抽生和保花的关键时期,广州市从化区荔博园内,几架无人机如灵动飞鸟,掠过荔博园上空,实时回传高清影像:葱郁的荔枝林里,生态沟渠纵横交错,果树间距规整有序,开花情况一目了然,园区地理空间信息清晰可辨,园内仿佛经历了一场“数字体检”。
这套由中山大学飞鸟团队研发的果园“智慧管家”,以“AI+无人机”的智慧种植模式,实现对果园的数字化管理。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低空飞巡、AI识别作物长势等进行农情预警,再由大数据来指导种植,实现对果园的数字化管理。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正在逐步构建起荔枝从开花到采摘的全生命周期档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根基。

目前正被大力推广的荔枝低空无人机遥感巡园质量安全绿色智慧种植模式,融合了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利用无人机遥感巡园,智能化采集作物长势等信息,精准识别病虫害早期迹象,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变“大水漫灌”为“靶向防治”,实现集约高效利用资源,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技术模式还将农技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决策模型,让分散的农户也能便捷获取技术指导,为破解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4.冻藏保鲜环节——
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
荔枝的保鲜难题古而有之,即使在现代冷链条件下,荔枝仍常被视为最难保鲜的水果之一。它从断枝那一刻就开始“自毁”,包含水分流失、酶促褐变、呼吸加速、乙烯释放等多因素联动。为了战胜“荔枝自毁”,一种独特的“冻龄魔法”——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出现了。
2024年“科学家故事会”现场,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欧阳建忠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程丽娜给大家带来了“一年前的荔枝”。“这些荔枝其实是被我们施了‘魔法’!”程丽娜解释说,这个“冻龄魔法”是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能有效解决“果贱伤农”的季节性问题。欧阳建忠表示,通过这个技术实现荔枝出口欧洲,帮助果农亩产增收20000元以上。

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欧阳建忠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程丽娜在2024年“科学家故事会”现场分享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
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是集成快速预冷和减菌护色、精准包装、浸渍速冻、冻藏保鲜的技术体系,攻克了机械冻库等传统慢冻导致的荔枝营养成分不可逆流失、质构色泽劣变等技术瓶颈。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浸渍速冻,将预处理包装好的荔枝浸渍在冷冻液中,在这个过程中,荔枝被迅速冷冻,快速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形成非常细小且均匀分布的胞内冰晶,保护细胞组织;优势是成本低、品质佳,较类似冻结效果的液氮速冻降低生产成本60%以上;此外,该技术能够延长荔枝锁鲜期1年,实现错峰销售、远距离内外销、以及为周年生产加工提供优质原料,而且作为共性技术,可广泛适用于生鲜农产品、畜禽水产肉制品、以及预制食品等。
技术要点:
(1)荔枝采摘后需及时快速预冷且到位;
(2)采用耐低温、高传导、耐刺的包装袋进行适宜真空度包装;
(3)冻结过程中快速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形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胞内冰晶;
(4)冻藏过程中注意温度波动等引起的重结晶现象,保证贮藏期的品质稳定。
5.运输销售环节——
“荔枝专列”高铁今年首开
随着G568次高铁列车从广州白云站缓缓开出,今年全国首趟载着鲜荔的高铁列车正式发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高铁快线”成功开通。广铁集团、中铁快运与京东深度合作,以“陆运集货+高铁快运+专人押运”模式打通南北市场通道,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针对荔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的保鲜难题,广铁集团联合中铁快运构建全链条科技保障体系:在产地采用“冷链陆运”集中运输,创新采用“纸箱+泡沫箱+保温袋”三重防护包装,车厢内配备智能温湿度监测设备,全程由专业押运团队实时监控,借助高铁运输网络覆盖广、速度快、时间准的特点,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门到门”的高效解决方案。

为了给荔枝运输提供支持,6月5日至22日期间,G568次与G696次两趟专列每日固定发运,日均运输量超8吨,实现“朝发午至”跨区域配送,半天内便能送达武汉及其周边省会城市,效率是传统陆运的三倍以上。既保障了消费者的“舌尖新鲜”,也为大湾区特色产业拓宽了市场空间,让华中消费者实现“当日尝鲜岭南荔”。
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广州荔枝产业,未来必将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在满足“荔枝自由”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广州力量。
参考来源
广州日报《全球最大荔枝广州制造,网友:满足了我的既要又要》
https://mp.weixin.qq.com/s/WtwLPI7n5Etw0q__S6fCkQ
广东农业农村《智慧护航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推广荔枝质量安全新技术新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X25xpAkdW2gLgFXBdnuBag
广州农业技术推广《2025年广州农业主推技术丨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s/8aTtpX1c9eOdEdpEtfKP2w
广州科技创新《科技大咖 | 刘成明:国粹之果开出“脆蜜”之花》
https://mp.weixin.qq.com/s/qXVpxQFEajztxpN7Psp3Hw
广州广播电视台《包甜!管够!你期待的“荔枝夏天”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qZssQqQYf0ttk0HJIBSeLg
广州从化发布《“AI管家”上线,从化荔枝解锁高产优品密码》
https://mp.weixin.qq.com/s/0GSJykSJTpZs6p16czG1XQ
广东城市之声《朝发午至,粤港澳大湾区今年首开高铁“荔枝专列”》
https://mp.weixin.qq.com/s/BwtaL2B_WBDP7U4fRr_0zA
格致论道讲坛《甜龙眼和荔枝“联姻”了?这门亲事让我的眼泪从嘴角流了下来|刘成明》
https://mp.weixin.qq.com/s/rVJfgbLi3PGtOAK_94lRAQ
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大大大荔枝上新!教授“天团”:还有大招》
https://mp.weixin.qq.com/s/67qW9c829Iby7ekMPdXn6g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