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置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

据了解,这是继2012年4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南方科技大学之后,我国的高校设置当中再次以大方向命名。
不过,相比于十三年前的命名,这次的名称更为雄伟和宏大,直接命名为东方理工大学。
虽然在教育部的公示当中写明了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但是我估计在今后的学校新闻或者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简称当中,一定会被称为东方理工大学的。
就像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名称,但是在学校使用过程当中直接就是福耀科技大学。
如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直接使用东方理工大学的名称,我估计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甚至会对考生及考生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比如,浙江现有的高校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考生及家长因此被误导。
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名单,目前浙江有60多所本科院校,类似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命名还有不少。
例如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

这两所学校的前身分别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独立学院转设时,成功由民办转为公办,赶上了教育部规范高等学校命名的规定之前,得以保留“浙大”这个标志性关键词。
但是,从客观事实来讲,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转为公办之后,与浙江大学并无实质性关联,顶多出于合作关系有一些联系。
讲得更为直白一点,就是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还在蹭浙江大学的“光”。
毕竟,在社会各界看来,浙江只有“2所大学”,一所是浙江大学,另一所是“其他大学”,浙江大学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是“神一般”地存在,其综合实力甚至赶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作为刚升格不久的公办本科院校,能够挂上“浙大”的标签,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招生来说,更是天大的助力。
因为按照命名的简称来看,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可以称之为“浙大”毕业生。
由此可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一命名方式在浙江来说不属于奇特的做法,因为在它之前还有前辈,它的前辈们比它的命名更狠。
平心而论,我认为不管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命名还是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命名,归根结底在于学校自身的不自信。
正如不少楼盘的命名也是如此,例如各种“维多利亚花园”“塞纳河畔”“原乡美利坚”“澳洲康都”“北欧小镇”“威尼斯花园”“米兰春天”,等等,多多少少凸显了一丝不自信。
难道命名为宁波理工大学不好吗?为何非要命名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非要加上“东方”两个字才算是高大上?
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如果照此发展,以后高校的命名将会越来越大胆,不仅要取东方、南方,甚至要取全球、亚洲作为命名前缀词了。
虽然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命名的暂行办法,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命名并无不妥,但我依然希望作为副省级的宁波能够自信一点,只要办学实力突出,多给予扶持和发展,不要“东方”又何妨?
再退一步来讲,外在的名称始终是外在的,名称再好,自身实力不强,也不能赢得社会的青睐。
正如大家经常举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该校在世界常年排名前10名,却未曾更名为“麻省理工大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学校在全世界影响力。
因此,自信一点,把“东方”去掉更妥帖。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