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局势风云变幻,就在民进党当局还在用无人机挑衅、鼓吹“并购式统一”时,大陆已经明确下一步动作——2天后,一场重量级两岸交流活动即将展开,而马英九将亲自率团出席。与此同时,国台办也向台湾地区各党派发出邀请,就国家统一问题交换意见。这一系列动作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两岸统一是否真的要绕过民进党?

6月14日至27日,马英九将率领台湾青年学子访问大陆,行程包括出席福建厦门的第17届海峡论坛、甘肃敦煌的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以及“2025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明确表示,欢迎台湾各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与大陆协商,并强调“两岸交流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这一表态,既是对马英九此行的支持,也意味着大陆正通过民间交流推动统一进程,而民进党当局若继续阻挠,只会被边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台湾(资料图)

民进党“抗中”策略失效,美军不跟、民众不满

民进党当局显然不乐见两岸交流升温。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炒作解放军双航母编队逼近第二岛链是“扩张主义”,但五角大楼保持沉默,日本自卫队虽紧张却无力阻拦。更讽刺的是,台军无人机依赖美国供应链,却妄想“突袭解放军”,被专家批评为“不切实际的政治表演”。10日,美日台3位“离职”参谋总长搞“台海兵棋推演”,预设2030年冲突,但台媒曝出美国已默认台湾地区采购导弹和无人机,暴露“倚美谋独”的底气不足。

赖清德的“并购论”更显荒谬。他把两岸统一比作“大公司吞并小公司”,暗示需大陆让步,被台湾前民代郭正亮直指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岛内民调显示,台湾主流民意已转向,不再支持激进“台独”路线,赖清德满意度持续下滑,连国民党“立委”都抱怨“两岸越紧张,民众越希望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台湾(资料图)

马英九此行释放何种信号?

马英九第三次率台湾青年登陆,行程涵盖历史、文化、祭典三大主题。2025年公祭伏羲大典意在强化“炎黄子孙”认同,而河西走廊之行则串联起丝绸之路的文明纽带。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直言:“海峡论坛是两岸交流平台,陆委会有何理由反对?”这番话直戳民进党痛点——阻挠交流不得人心,而马英九的“破冰之旅”恰能凸显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独特作用。

国台办的表态更值得玩味。发言人陈斌华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同时抛出“两制”台湾方案,展现灵活性。这与民进党“硬碰硬”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解放军军演划红线,一边是民间交流搭桥梁,大陆正以“软硬两手”分化“台独”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台湾(资料图)

统一时间表加速?民进党成最大变量

大陆近期动作密集:统一进程已进入“快车道”。但关键在于民进党是否愿做“历史罪人”。赖清德若继续鼓吹“新两国论”、阻挠两岸合作,只会加速自身边缘化。反观国民党,马英九的访问可能为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预埋伏笔——若2024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或迎来阶段性缓和。

眼下,2天后的交流活动将成为观察指标。若台湾青年能亲身感受大陆发展,民进党多年洗脑的“反中”叙事将不攻自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或许是对当前两岸局面最精准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