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生家长们、老师们还有同学们,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初中生厌学这个事儿,这简直就是一场超刺激的“情绪突围战”,各方都得齐心协力才行!

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初中生都把书包当成了“情绪沼泽”。就说17岁的林小满吧,最近上数学课总画漫画,作业本里还藏着半块橡皮擦刻的“我想逃”。这可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哦,教育部数据显示,初中生厌学率比小学那会激增了47%呢!这些孩子可不是天生就不想学,而是掉进情绪的迷宫里出不来啦!考试排名就像无形的绳子,勒得人喘不过气;父母的期待就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青春期的困惑和课程压力在课桌下面打得不可开交。

那怎么破解厌学这个密码呢?其实有三把钥匙。

第一把是“情绪急救包”。每天放学后留15分钟来发泄情绪,摔摔枕头、撕撕废纸,或者对着操场大喊三声“我好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发现,这么“安全宣泄”一下,焦虑指数能降低68%呢,就像给情绪来了个大排毒!

第二把是“兴趣导航仪”。把物理公式编成rap歌词,用历史战役设计桌游剧本。上海某中学搞的“学科创意周”活动,让73%的学生都惊呼“原来知识可以这样玩”,就像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把是“微小成就感”。从“今天主动交作业”到“背会5个单词”,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的进步。心理学里的“小步前进法”证明,连续7天完成小目标,就能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就像给学习装上了小马达!

家长们也得有点“情绪翻译官”的技能。当孩子说“我讨厌上学”,背后可能是“我害怕在课堂上出错”“我不懂怎么解这道题”。建议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孩子的情绪,说“数学确实很难”;再提供支持,说“我们一起来画解题流程图”;最后给孩子希望,说“下周模考你一定能进步”。广州某家庭教育中心的数据显示,掌握这种沟通方式的家长,孩子厌学症状缓解速度能提升3倍,简直就是沟通界的大杀器!

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兴趣雷达”行动指南。杭州某初中试行的“学科盲盒日”就特别棒,每月随机抽一天,语文课变成新闻播报大赛,化学课变成厨房实验秀。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让62%的学生重新燃起了学习热情,就像给学习加了一把火!老师还可以试试“问题银行”机制,让学生匿名提交困惑,每周选3个问题设计趣味解答活动。

最后,给厌学的少年们也有“重启指南”。一是建立“学习缓冲区”,课间做5次深呼吸,午休时看看窗外的云朵形状,用感官体验切断焦虑循环,就像给情绪按下暂停键。二是启动“兴趣雷达”,随身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今天最想做的事”,两周后说不定就能发现自己隐藏的兴趣点,就像在寻宝一样。三是创造“成功记忆库”,把每次小进步拍成照片,做成电子相册。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些照片就是最好的心理疫苗!

厌学可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心理换挡期”。当家庭变成孩子的情绪避风港,课堂变成探索乐园,少年们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那些写满“讨厌”的作业本,就会变成通向未来的船票。这场突围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参与的人都在书写自己独特的成长故事,或许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在理解中破茧,在陪伴中重生!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