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行动代号为 “狮子的力量”(Strength of a Lion)。
一名以色列高级消息人士明确表示:“这不是一天的袭击。我们正计划对伊朗实施多轮次打击。”
以色列军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行动为一场:“先发制人、精确、联合的攻势”。
以色列政府认为,当前形势为其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军事与外交窗口期”,使得以色列能够对伊朗的核威胁发起“决定性打击”。
内塔尼亚胡称,行动需要持续多久就多久,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据多家媒体综合报道,此次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远非一次单一空袭,而是一场高强度、跨维度、极具穿透力的复合型军事打击。
以色列空军精准打击了伊朗境内数十个关键目标,覆盖范围包括:与伊朗核计划直接相关的核心基础设施;远程弹道导弹发射井与储存基地;导弹研发机构、卫星通信枢纽与指挥控制系统。
更令人震撼的是,以色列显然不仅仅依靠战机在空中“精确打击”,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已渗透伊朗本土,发动一系列“内部破坏”行动。
据《Axios》记者巴拉克·拉维德披露:“一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告诉我,摩萨德在袭击同步期间,于伊朗境内发动了数起针对防空系统和远程导弹阵地的秘密破坏行动。”
拉维德称这是一场“深入伊朗心脏的秘密战争”,其隐蔽性、协调性与杀伤力,堪称摩萨德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实地渗透。
而这一行动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摧毁基础设施。多方消息显示,以军及其情报体系对伊朗高级军政人物与科技核心人员发动了有计划的“定点清除”。目前的战果是: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据称均在袭击中遇袭身亡;
至少三名高级核科学家在袭击中身亡;
多位与伊朗核武计划紧密相关的工程师、研究人员被锁定为暗杀目标。


这并非一次单纯的“斩首”行动,而更像是一场旨在瘫痪伊朗核计划生态系统与战略指挥链条的“系统性猎杀”。
从空袭到内渗,从情报战到电子战,从炸毁导弹仓库到暗杀科技头目,以色列这场行动展现出极高程度的联合作战能力与战略筹划水准。它不仅是一场“狮子的怒吼”,更是一场穿越火线、直指帝国神经中枢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如今,德黑兰街头仍回荡着爆炸的回音,而整个中东的天幕,也因这场悄然爆发却惊心动魄的袭击,罩上了浓重的硝烟与不确定的未来。

此时此刻,德黑兰上空升起浓烟,许多地点烈火熊熊,爆炸震感波及多个城区,部分民用建筑受损。
爆炸发生后,伊朗首都德黑兰多个重要政府机关区域紧急关闭。航班方面,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全部停飞,伊朗领空已被商业航空避飞。
为应对可能来自伊朗及其代理组织(如真主党、哈马斯)的反击,以色列已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全国关闭空域;所有教育活动与公众集会全面暂停;政府通过手机向全国民众发布避难警报;总理内塔尼亚胡召开战时内阁会议,指示“准备长期作战”。
白宫方面表示,美国并未参与此次打击。据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声明:“今晚,以色列对伊朗采取了单边行动。美国未参与任何打击,但我们将全力保护在中东的美军与利益。”
与此同时,美国已在中东多地提升军事防御态势,并为驻伊拉克美军家属提供自愿撤离方案。

以色列官员对外界明确表示,此次对伊朗的打击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三大深层安全考量:
第一,伊朗正秘密推进其核武计划。据以色列情报评估,伊朗已拥有足够的核裂变材料,在短短数日内即可制造多达15枚核弹头;
第二,伊朗拥有庞大的远程弹道导弹库,这些导弹具备对以色列本土实施实质性打击的能力;
第三,伊朗持续通过向哈马斯、真主党等代理人输出武器与战术支援,不断扰乱整个地区安全格局,令以色列国家处于长期战略焦虑之中。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直言不讳:“这是一次生存之战。行动完成前,我们不会停止。”
以色列驻华使馆刚刚发布官方声明,措辞强硬,毫不掩饰其对伊朗政权的严重敌意与绝不妥协的决心:“如今,伊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核武门槛。一个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朗政权,对以色列国及整个世界构成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以色列别无选择,只能履行保卫其公民的责任。我们将坚定采取必要行动,就像过去那样,也如今天所为。”
以色列与伊朗——这两大中东区域强权,正从长期的代理人战争与“灰色冲突”滑向赤裸裸的国家间军事对抗。“狮子的力量”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以色列对伊朗战略存在的一次系统性外科打击。
从袭击的规模、精准程度与目标性质来看,这场空前行动已超越战术范畴,具备战役级别特征。它不仅摧毁物理设施,更试图重构伊朗的战略威慑能力与核发展路径。
这可能成为重塑中东秩序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