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很突然。
一部郭富城参与投资并主演,由无限动力等公司主投的小众剧情片《无名指》,继早前在荷兰亚洲电影节首映过后,近日发布了内地定档消息。
恰八月末。

今年内地上映了几部港片?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有一部古天乐的《恶行之外》,有一部刘德华的《猎金游戏》,再加上古天乐的一部《私家侦探》。
没了。
而本年度已然过去了一半。
那些早就拍毕待映的港式商业制作,诸如《风林火山》、《怒火漫延》和《内幕》等,则一直逡巡待机,只闻楼梯响。
这变相说明了,港片市场的严峻程度。
皆不敢轻举妄动。

《无名指》为什么敢?
因为没有票房包袱。
这部携“温情”与“家庭”、“责任”而来的小众剧情电影,讲的是普通人的小故事。
虽然有郭富城这样的偶像型巨星加盟并担纲主演,但其所探求者,系人生的现实困境,与商业毫无关联。
众所周知,郭富城本身尤其青睐小众类型电影。
在过去,就有《浪漫风暴》、《安娜玛德莲娜》、《小亲亲》、《父子》、《C+侦探》、《杀人犯》、《最爱》、《浮城大亨》、《踏血寻梅》、《麦路人》及《临时劫案》等诸多案例。
这些电影,或聚焦港人昔年、或文艺清新,或市井底层、或人性癫狂,或绝望痛楚、或港岛沉浮,或直面人性、或社会边缘,涉猎极广。
这一方面基于其对表演难度和剧本新鲜度的追寻,另一方面则与演员本身的悲悯与情感有关。
相较商业制作,这些电影更能满足演员的精神追求。
而郭富城向来不计较片酬。

比如早年那部《踏血寻梅》。
这部电影,本该在2011年开拍,却因导演与投资人观念不合,惨遭撤资。
时间一晃,到了三年过后。
他偶遇郭富城,郭富城问他,“你的电影怎么还没开拍?”,他说,“我正在找投资,担心付不起你的片酬。”
郭富城只说一句,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后来,翁子光多次公开宣告,“没有郭富城,就没有《踏血寻梅》”,也时时表达出来对郭富城这个巨星的欣赏、崇敬和感恩之情,并诸多维护。
他甚至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郭富城,“从没见过哪个电影巨星,像他对电影这般热忱。”
所以片酬对郭富城来讲,真有点浮云的意味。
他从不为片酬接戏。

另一面,就是对新导演的支持。
早前,一位《风再起时》剧组的副导演对笔者说,“如果你想做导演,只要剧本能打动郭富城,他会帮你找投资、找演员,你根本什么都不用担心。”
这是另一层印证。
《无名指》导演孔令政,此前只有一部作品,也即上映于2014年的《第七谎言》。
电影差评很多,故弄玄虚之余,也实在乏味。
而郭富城不但欣然主演其第二部作品《无名指》,更或有投资,并由其经纪人小美亲自担任监制,支持力度可谓不小。
会有何种结局?

笔者当然未有看过该片。
不过既然已做公开首映,就有那么一部分影迷已先睹为快。
本文略作摘录,也斗胆稍作前瞻。
有一条短评说,“画面很美,有日系温情片的风格。但是女儿让人不太舒服,零帧起手,十分突兀,可能渐冻症确实不好演,再加上剧情破碎承托不了该有的煽情,很多地方尬到连郭天王都接不住... 但旁边的观众一直在流泪... 就很难评。”
这条指向了新导演的叙事能力。
又有人说,“出于好奇郭天王这次又要演什么来看的”、“故事实在是太惨了……癌症的奶奶,瘸腿的父亲,肌肉萎缩症的女儿……不过每一位人物的形象都做的很好”以及“一出人性的试炼场”。
这是能共情的影迷。
而另一条短评则说,“人物大喜大悲,刻意营造温情,刻意描述苦难,但毫无感染力。”
这当然与前面一条截然相反,该影迷看得到电影关于“苦难”的描述,但完全没法共情,又或者只喜欢诸如《桃姐》、《神偷岁月》那种克制冲淡的叙事。
也还有另外一种视角,“荷兰的朋友给这部电影打了五颗星,她说能让全场落泪的电影也不多了。”
无疑,电影的内核足以动人。
余者恕不一一摘录。

该怎么看?
小成本、社会现实题材,没有什么“回本”压力。
故事应该能触动一部分“易感”人群,但以当下传出的短评来看,从导演的叙事处理到风格,都还是要“挑”观众。
个人直觉,或可往《麦路人》方向靠,整体品质,或稍能过之。
新人新作,也通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