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军“辽宁”号航母编队和“山东”号航母编队进入西太平洋创造了新的历史之后,官方媒体也是在第一时间放出了两艘航母的高清训练照片。这次官方的照片透露出了两艘航母战力提升的新进展,核心的歼-15T舰载机的占比相比去年两艘航母首次合练时有了大幅提高。
照片显示,“山东”舰飞行甲板上7架舰载战斗机里有4架是歼-15T,占比超过了57%。参考“山东”舰的舰载机携带能力,“山东”舰这次携带了至少20架歼-15T。
而“辽宁”舰更是夸张,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战斗机全部升级为歼-15T。作为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不愧其中国航母先行者的称号,在升级为战斗舰之前,“辽宁”舰的核心任务是科研和训练,在为海军培养了大批急需的航母专业人才和舰载机飞行员的同时,其在舰载机的配属上也拥有某种优先,比如歼-35隐身舰载机就是最先在辽宁舰上进行测试。因此“辽宁”舰的歼-15全部升级为四代半的歼-15T也就很合理了。

不过,相比在舰载战斗机这一块的巨大进步,海军在舰载机的弹药方面却非常保守,贵为我军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四代半战斗机,歼-15T却依然使用“落后”的PL-12中距弹(下图箭头处),而非已经在印巴空中大放异彩的PL-15中距弹,至于PL-17远程空空导弹就更没有影了。


网友也对此现象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解释。其中认同度比较高的一种解释就是库存的PL-12数量太多,需要先行消耗,待消耗差不多之后就会换上PL-15。一般来说,相比规模庞大的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的规模较小,一年到头消耗的PL-12数量根本无法和空军相比,仓库里剩下的PL-12还很多,又不能直接报废,自然需要继续用。

不过,导致歼-15T还在使用PL-12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海军获得四代半战斗机的时间太晚了。
在获得歼-15T之前,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是四代水准的歼-10AH/SH,歼-11BH/BS和歼-15,以及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K。这三款机型的雷达属于传统的PD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
其中歼-10AH/SH,歼-11BH/BSH和歼-15配备的1473和1493雷达还采用了先进的平板缝隙阵天线,对标准空中目标(RCS=3平方米)的最大探测距离在130~160公里之间,能够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4~6个作战目标。很显然,无论是歼-10AH/SH,还是雷达尺寸更大的歼-11BH/BSH,在没有预警机或水面舰艇提供辅助照射的(A导B射)的前提下,单靠自身雷达无法完全发挥出PL-15超过200公里的最大射程。

要想靠自身雷达完全发挥出PL-15的远射程优势,只有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四代半和五代机才可以。但由于产能的关系(需要优先满足空军的需求),海军迟迟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歼-10S,歼-16和歼-20。
而当四代半战机和五代机的产能终于上来后,海军新一轮的军改出炉,其中关于海军航空兵的调整(从陆基为主转变为舰载为主,且战斗机只保留舰载型号),让海军获得四代半战机和五代机的时间再度推后(舰载版本的研制难度高于陆基版本)。这意味着在歼-15T交付前,海军只能一直使用射程更加“合适”的PL-12。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海军的歼-15无法使用PL-15。不过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需要有预警机和水面舰艇为PL-15提供中继制导,才能发挥出PL-15的远射程优势。
近些年,随着空警-500H预警机,空警-700H预警机,以及052D神盾舰和055大驱的服役,类似于A导B射的能力甚至是进阶版的A锁B射C导能力海军都已经完全掌握,并已经在日常训练和实战演习中运用。

所以,为何没有看到PL-15在海军出现呢?原因其实在上面已经提到,那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由陆转海。在陆地,海军将仅保留特种机、运输机,和直升机这三类非舰载机型。现有的固定翼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以及轰炸机都已经或者即将全部移交给空军。既然都要移交给空军了,自然就没有必要为注定不属于海军的歼-10AH/SH和歼-11BH/BSH配备PL-15。
而海军现役的两艘航母都是滑跃型航母,目前搭载的直-18预警直升机受限于自身的先天劣势,无法为PL-15提供中继制导。只有当固定翼的空警-600预警机上舰后,四代水准的歼-15携带PL-15才有意义。

055大驱和052D神盾舰倒是可以为PL-15提供中继制导。但是作为航母的护航舰艇,055大驱和052D神盾舰无法远离航母。参考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部署,驱逐舰通常部署在航母20公里范围内,巡洋舰则前方80公里进行警戒。
一旦歼-15前出接敌的距离超过055大驱和052D神盾舰的雷达探测范围,后者自然无法为PL-15提供中继制导。
而海军航母目前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来自超远程隐身反舰导弹的威胁。按照美军指定的战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美军战斗机、轰炸机甚至是运输机将会在近千公里外对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发射大量的AGM-158C超远程隐身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



作为应对,歼-15届时必然需要前出航母编队近千公里对敌方载机进行拦截。也就是说,航母编队里的055大驱和052D神盾舰并无法为歼-15发射的PL-15提供中继制导。
当前,歼-15T已经开始大批量服役,歼-35隐身舰载机也已经小批量交付。即便是PL-12的库存还有很多,那也应该不妨碍先行部分换装PL-15,毕竟空军目前就采用的这种模式。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海军歼-15T当前使用的PL-12并非大家认为中的那个最大射程只有70公里的PL-12,而是射程更远的PL-12A。
PL-12A的性能数据官方没有公布,不过我们可以简单参考下出口型的PL-12AE。官方给出的PL-12AE的有效攻击距离大于120公里。

同为出口型的PL-15E的是大于145公里。巴官方透露,PL-15E的最大射程可能超过180公里。那么简单换算一下,PL-12AE的最大射程将超过148公里。然后再简单换算一下,自用的PL-12A的最大射程将超过160公里。已经超过了美军现役最先进的AIM-120D,出于世界第一梯队水准。
PS:通过优化弹体外观,以及调整飞行弹道,这个射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并且PL-12A大概率也升级了PL-15同级别的AESA导引头,具备出色的低截获概率(LPI)特性,能够有效规避敌机的雷达告警装置,攻击的隐蔽性大幅提升,而这让PL-12A的远射程的实用性更高。
事实上,PL-12A还有一个PL-15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其采用的单脉冲火箭发动机虽然工作时间比PL-15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短不少,但是单脉冲火箭发动机的特性也让PL-12A在射程前半段(约50公里内)的加速性能与最大速度都要高于PL-15,也就是,在这个区间PL-12A的机动性和打击时效性要超过PL-15,甚至能够当格斗弹用。
第二个原因则是PL-15既然已经出口,也就意味着比PL-15更先进的中距弹已经研制成功(注意不是PL-17)。正所谓好饭不怕晚,既然有了更先进的中距弹,海军直接跳过PL-15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