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蓬江区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1月,蓬江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成为全市首个非地理标志类试点区。蓬江区以此为契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提质

知识产权核心指标全市领跑

蓬江区坚持量质并举,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区专利授权量3175件,有效发明专利量1941件,同比增长20.19%,商标有效注册总量达3.35万件,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市榜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北新嘉宝莉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海目星、科业电器双双获评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4年,滨崎控股、嘉宝莉、天地壹号三家企业入选第二届“湾商赛”百强名单;7个项目入选“湾高赛”双百强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市榜首。蓬江区4个项目在第四届“江高赛”获奖,其中华彬科技获发明初创型金奖,天地壹号、北新嘉宝莉、海信(广东)空调等3家企业项目获发明成长型优秀奖。

保护升级

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全省示范

蓬江区积极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创新构建“行政+公证”协同保护机制,运用该机制查办全市首宗专利侵权纠纷案件,通过公证机关全程记录执法过程,构建完整证据链,为行政裁决提供有力支撑。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办理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2024年立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7宗、商标侵权案件7宗,其中以裁决方式办结专利纠纷案件10宗,裁决案件数量居全市首位。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升,一宗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成功入选2024年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成为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转化增效

“先用后付”模式打通专利成果转化堵点

蓬江区创新突破知识产权转化瓶颈,以“先用后付”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年,蓬江区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广专利成果“先用后付”的转化模式,通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成功推动专利技术的转化运用。同时,蓬江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24年全区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7笔,质押登记金额超28亿元,为企业发展输送金融“活水”,构建起“知产”变“资产”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平台筑基

打造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生态

蓬江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建设全市首个质量基础设施暨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建立“新质引擎四驱联动”工作机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有机整合政府职能部门、镇街力量、科研院所、服务资源池等四大驱动力,集成38项知识产权服务和16项质量服务事项。2024年,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通过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成为江门市首个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同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横琴)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江门市蓬江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检索、申请、金融、保险、维权和司法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构建起覆盖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

地标焕新

杜阮凉瓜“认证+专用标志”双突破

蓬江区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理标志“杜阮凉瓜”品牌效应,在杜阮凉瓜博览馆设立地理标志宣传专区,开展杜阮凉瓜助力“百千万工程”主题培训,为农户提供“一对一”指导,推动“杜阮凉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规范使用。2024年,蓬江区侨乡汇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杜阮凉瓜荣获江门市首张湾区认证证书。2025年,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上巷凉瓜专业合作社、江门市蓬江区侨乡汇农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江门市侨乡汇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请“杜阮凉瓜”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实现蓬江区“零”的突破。

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力争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的“蓬江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市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