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防震减灾战场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科技为盾、以责任为矛,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专业与奉献书写着防震减灾的新篇章,用实干与担当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他们就是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运维室——一支用科技与责任筑起防震减灾钢铁长城的先锋团队。

科技引领,数据为基

智能化监测的“硬核”力量

地震监测,数据为王。成都中心站运维室始终秉持“震情第一”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地震监测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通过多学科站网一体化运行管理,他们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分析和高效传输,为地震预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运维室自主研发的网络监控软件,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质量监控效益,更将数据运行率提升至99.9%,数据连续率高达99.7%。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运维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他们用科技的力量,为地震监测装上了“智慧大脑”,让防震减灾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室内维修仪器设备

攻坚克难,使命必达

巨灾防范工程的“铁军”风采

防震减灾,责任重于泰山。在巨灾防范工程中,成都中心站运维室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准则,圆满完成了39个野外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37个智能化站点改造任务。面对“站点多、分布广、产权杂”的复杂局面,他们创新采用“站-地”合作及“四级”共管模式,有效化解了管理难题,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每一处站点都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节点,容不得半点马虎。”运维室负责人。从台站仪器的更新调试到资产登记,从站点维修改造到观测环境保护,他们事无巨细,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地震防范打造了坚实的硬件防线,也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都经验”。

扎根一线,实干担当

实验场项目的“速度与激情”

防震减灾,时间就是生命。在实验场项目中,运维室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历时3个月,跨越5市14个区县,完成了52个备选站点的测试工作,形成了30万字的勘选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野外开展点位测试,搬运仪器设备

“挤时间、拼速度”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野外勘测,还是深夜灯火通明的数据分析,运维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防震减灾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足迹遍布巴蜀大地,他们的汗水洒每一处站点,他们的努力为地震监测网络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作共赢,共筑防线

区域协同的“大格局”

防震减灾,合作是关键。成都中心站运维室积极深化与绵阳、德阳、广元等六市的合作,推动预警台站共管运维,联合完成站点维修改造和观测环境保护。通过“一站一码”等创新举措,他们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地震监测体系,为区域防震减灾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运维室深知,只有加强区域协同,才能织密防震减灾的安全网。为此,他们与多地市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观测环境保护、站点维护和技术培训。这种“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不仅提升了运维效能,也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科技与奉献的“双重奏”

成都中心站运维室的故事,是科技与奉献的完美结合,是责任与使命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地震监测的精准度,更为全国防震减灾事业树立了标杆。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是运维团队最朴实的信念,也是最坚定的承诺。从数据监控到站点建设,从野外勘测到区域合作,他们用科技赋能防震减灾,用责任铸就安全屏障。

致敬“地震守护者”

防震减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川省地震局成都中心站运维室用行动证明:科技与责任,是抵御灾害的最强盾牌。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者的缩影;他们的精神,是激励更多人投身这一崇高事业的强大动力。

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以责任为担当,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多力量。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地震守护者”致敬!他们的名字,必将镌刻在防震减灾事业的丰碑上!

来源:地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