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难免因琐事产生摩擦,甚至闹上法庭。如何让矛盾化解在源头,让“对簿公堂”变成“握手言和”,白塔埠人民法庭创新设立“好邻居调解中心”,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化解邻里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增加一道亮丽风景线。

0 1
悉心调解,巧化相邻排水烦心事
家住张湾乡某村的村民华文明(化名)和邻居夏和谐(化名)因两家之间排水沟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华文明与夏和谐两家是邻居,华家在东,夏家在西,中间间隔有大约1.5米宽的巷道,用于两家通行和排水,后夏家翻建楼房,建造的滴水坡占用公共巷道约0.6米,影响了两家的通行和排水。双方多次协调未果,矛盾升级,甚至发生口角,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好邻居”调解中心在接到乡镇、村邀请后,迅速介入。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相庆双与法官助理张晶晶携手行动,他们分头深入了解情况:一方面由相庆双安抚华、夏两户村民的烦躁焦虑情绪,了解他们对于通行、排水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由张晶晶向他们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公共巷道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强调邻里间要遵守相互体谅、文明互助的村规民约。
调解现场,调解员会同村、镇干部查看公共巷道的实际情况,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夏家将占用公共巷道的滴水坡切除,由两家共同将公共巷道铺平,既保证两家的通行便利和排水通畅,又对两家房屋墙体起到保护作用,一纸清晰的《调解协议》当场达成,协议不仅明确了双方处理公共巷道的具体细则,约定如一方违约的后果,更融入了互谅互让的乡风民俗。曾经怒目相对的邻居,最终握手言和。夏和谐感慨道:“多亏了调解员耐心讲道理、想办法,不然我们两家真成仇人了。”一场可能闹上法庭的纠纷,在“好邻居调解中心”的斡旋下圆满解决。
0 2
成效显著,从“对簿公堂”到“邻里和睦”
白塔埠人民法庭依托“好邻居”调解中心,邀请村绅乡贤参与调解,便捷高效化解矛盾。2025年以来,“好邻居调解中心”已参与调解各类纠纷939起,成功调解39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42%,许多曾经的“冤家”如今成了互相帮衬的好邻居,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正如一位受益村民所言:“不花钱、不上庭,在家门口就把烦心事解决了,这才是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
邻里纠纷虽小,却关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好邻居调解中心”用温情化解矛盾,用智慧解开“千千结”,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有效促进了乡村社区的文明和谐与稳定。
0 3
展望未来,深化服务不止步
下一步,“好邻居”调解中心将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吸纳更多热心公益、具备法律或基层工作背景的志愿者加入调解队伍,同时定期组织专业法律知识、心理学沟通技巧的培训,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员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结合典型案例,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法律明白人”微课堂、社区法治长廊等,将调解过程变为生动的普法课堂,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和预防风险能力。持续推进线上平台的应用,对接各乡镇、村融合法庭,提供远程视频咨询、调解预约、法律查询、线上调解等便捷服务,打破时空限制,让调解服务触手可及。 进一步完善与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与联动协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的强大合力。

“好邻居”调解中心,这一扎根于白塔埠人民法庭的“解纷前哨”,将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调解艺术,生动诠释“法槌千钧重,调解四两功”的治理智慧,于细微处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为构建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团结互助的和谐乡风贡献法治力量。
供稿: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