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起映创有 42 万读者、学员,遍布中国各城市。这里有从事影视行业,“边做边提升”的职业影人;有未来要入行拍电影的后浪;也有想“通过学习创造机会跨行”的各行业从业者。
过去 13 年,在用 4700 多篇文章跟你们交流,调研几千名从业者后,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的对比发现:缺少经验的新人往往注重故事情感浓度、意识表达、镜头美学;经验老练的实战派更专注用规则、参数校准创作直觉的能力。
这个结论与被誉为电影革新者、从不默守陈规的戈达尔所说的,“电影不是一系列抽象的想法,而是一连串具体的时刻”逻辑相似。

这个发现也再次提醒我思考:长久以来,在电影创作这件事上,行业和社会是否都过度关注个体“创造力”的价值,忽视了去做咬合系统零部件的底层“平凡”“螺丝钉”的意义。
先打好“杂”,再谈创作
YIQIYINGCHUANG
你或许并不知道,很多电影大师的电影职业生涯,是从做场记开始的。深受戈达尔影响,执导影片《出租车司机》成名,被誉为"电影巨匠"的马丁·斯科塞斯;

执导《教父》三部曲等多部在影史留名经典影片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被誉为"导演中的导演"、欧洲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首的英格玛·伯格曼;美国94岁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中国台湾电影代表人物侯孝贤……
也有一些电影大师,比如黑泽明,尽管没有明确的场记工作经历资料记载,职业生涯早期也都有过丰富的基层实践磨砺积累。正是这些看似重复、枯燥、无意义的“打杂”经历,使得他们对电影制作中多个环节的理解和实践更深入,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为基础、“容易上手”,一直以来,影视行业都有“场记是入行敲门砖”的说法。“敲门砖”是什么呢?架好了是“登云梯”,打磨不好就是“闭门羹”。

一门学科、一份工作准入门槛越低,往往意味着其技术复杂度越渗透进日常生活肌理,越贴近极易被忽视的常识性认知。因此看似简单平常,实则是更全知视角认识一个行业的认知具象化实践场。
于影视行业而言,拍电影的真正实践起点就是——场记。为什么?
导演的最强大脑
YIQIYINGCHUANG
如果有一个工种,比导演对影视工业每个环节的了解还要深入,只能是场记。
在影视剧组,一名场记需要实时跟踪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全片绝对顺序镜次;条次;每个镜头的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以及备注导演在现场交代的一切重要细节。

这些镜头资料和数据,成为后期剪辑、配音声画同步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导演在现场拍摄、补拍的准确依据。在拍摄现场,场记记录的信息轻则影响导演的拍摄判断,重则导致成片出现穿帮。
电影《芳华》场记张悦,曾公开分享过自己拍《芳华》时的经历。《芳华》里,有一场戏是何小萍被几个姑娘堵在宿舍门口,要撕她的衣服。那场戏的要求是全景拍完“撕扯”,后接入何小萍的近景特写。
当时何小萍的发型是麻花辫。“每次撕扯完,小萍的辫子都会不一样。”这就产生一个拍摄难题:如何让演员经历撕扯后的辫子保持与全景拍摄时呈现的一致?

“当一个景别切到一个景别,衣服撕扯程度略有不同尚可接受,但如果辫子样子变了,则可能变成明显穿帮。这确实是当时难以处理的事情。”为了让镜头前后连接上,张悦的处理方式是:
准确记录下每个场次演员辫子所在的位置,每拍摄完一个镜头,对拍摄画面进行极其细致的对比,直到后一个镜头里,演员的辫子能够完全接上上一个镜头画面,才算解决问题。
片场最熟悉剧本的人
YIQIYINGCHUANG
作为片场所有工作人员里,随时随机记录任意场次拍摄内容的人,顺理成章地对剧本最了解的人,也是场记。
与冯小刚导演合作的另一部电影《只有芸知道》,由于以倒序呈现,时间线复杂,年代跨越大,闪回镜头多。

为保证不出现穿帮错误,提升工作效率,张悦在充分理解剧本后,按年代划分画出剧情图,为每场戏做好标记,哪一年,主角如何相识,经历了什么,如数列状,全标注好。
这种“剧情图”拆剧本方法后来也一直被张悦沿用。

不止做导演的最强大脑、第二双眼,为导演事无巨细、有序记录信息。出色的场记更能依据对剧本的精准理解,和对现场动态的实时把控判断,向导演提出更精彩的拍摄建议。
比如,在认为增加一个特写有可能对表演或情节起到推进作用时,张悦就会向导演提出拍摄建议,也常会被导演采纳。

张悦与冯小刚导演在片场工作
电影拍摄现场常有哪些突发状况发生?场记作为确保一部影片衔接性不可或缺的灵魂工种,牵连起整个电影幕后的重要角色,如何贯穿到一部电影前期筹备、现场拍摄、后期制作整个流程?导演、摄像、灯光、服化道、剪辑等等影视行业每一个工种在片场如何工作,行动决策如何在场记单上呈现?
7月4日-6日三天,我们邀请在《芳华》《只有芸知道》《后会无期》《保你平安》《草木人间》《逆行人生》等作品中,均交出完美答卷的资深场记张悦,为你逐一拆解。

拍电影
从小而具体的事出发
YIQIYINGCHUANG
写故事的编剧能头头是道分析诺兰别具创意的叙事结构,不一定能架构出兼备美学艺术与商业通俗价值、把漫长人生诉说得引人入胜的戏剧文本。

扛机器的摄影师知道斯坦尼康稳定器原理,未必调得出流畅的运动镜头。

掌镜的导演精通色彩大师韦斯·安德森的色彩美学,可能不能得心应手去用工业质感的布景和高饱和色调,执导出有独特表达的视觉调性、色彩叙事。

出镜的演员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在固定机位下可能达不到导演要求的,对某一句台词有不同表演层次的微妙诠释。

人往往因为很多种原因,觉得掌控生活、把事做成很难:起点比别人低、才华没被人看到、年纪比别人大、机会比别人少,或者时机不太对……
但事实上,几乎所有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都有一个并不起眼,甚至让人意外的起点。我们也往往误解了成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从小而具体的事出发。
比如场记手里一张张记录了各种琐碎细节的场记单,每一个极易被忽视的看似无关紧要的零碎细节,都实实在在贯穿起一部电影整个幕后,以及完整创作、制作流程。

张悦在课堂
这也是我向你推荐这门课的原因。场记,其实是影视人的必修课。
如果你只觉得,场记的工作只是打板,做记录,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厉害的场记,说“面面俱到”可能要求过高了,但并非言过其实。为什么?
场记需要把拍摄细节、片场发生的一切观察、记录得清楚、明白、有条理——镜头号、景别、画面内容、台词、演员动作、情绪、服装、道具、场景布置、拍摄时间、天气、光线等等。这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性、条理性、极致耐心、观察力。
同时工作贯穿拍摄前、中、后整个过程,要确保镜头连续、剧情连贯、辅助导演创作、为后期制作提供依据、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这极大程度锻炼了对摄影、灯光、美术、服装、化妆、道具、编剧、导演、剪辑、特效、配音等每个工作环节的认知、理解,以及与其工作对接上的沟通。
因此,这是一门“片场说明书式”的、基于“常识”与“经验”的,职业影人认知与实践课。
是零经验、想入行的准从业者,了解影视制作全工业流程的可靠路径。也是行业从业者培养细节敏感度、沟通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专业素养,获得更好职业发展的有效进阶之道。下面是详细课程大纲。

三天课程,你将收获什么?
一份可复制、有可操作价值的经验方法总结。
场记如何“专注于剧本、专注于画面、专注于创作”,做好片场一切衔接工作,张悦老师会把自己基于对剧本、拍摄现场的全知视角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形成的工作思路方法,结合片场工作案例经验分享给你。
一次系统化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用时间线的顺序贯穿一部影片里"场记"所有工作,可以分为"筹备期"、"场记单填写"、"日报表填写"等。每个阶段需要用到哪些不同的工具、技巧、方法?场记单有哪些种类?不同场记单分别对应哪些用途和使用场景?拍摄时出现突发状况如何应对?场记单如何填写?课程中老师会从实战出发,以具体实例进行指导教学,提升实战能力。
对于新手场记,行业新人来说,这门课会是入行锦囊。对于职业导演等相关影视从业者,这门课会是你应对持续性职业问题的突围秘籍。也有可能帮助你轻松转行,建立跨行业的人脉网络,从而向外借力优化短板,获得竞争优势。
你可能拉过上千部影片,涉猎过大量拍摄知识,也有的积累过不少拍片经验,但仍不知道如何做出更准确的电影表达。
如果你还没摸索到自己的拍电影方法,没给自己的职业未来找到一个稳定落点,我特别希望你能选择学这门课,先知道如何成为出色的“螺丝钉”。你可能不能预测自己的职业未来会最终走向哪儿,但只要还与拍电影有关,还在电影行业,“场记”就有可能是你职业未来的基石,帮助你把基础打更牢,未来路走得更稳、更远。
课程原价4500元/人。老学员每人省400元。三人拼团学每人3999元。4000块,买一个掌握自己未来和职业的可能,很值。开课时间在7月4日。
报名咨询扫二维码,添加课程助理好友↓

作者丨轻舟
排版丨汪津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钟),领取福利>>

6.17

6.21

6.24

6.24

6.26

7.4

7.5

7.18
7.19
上课中
上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