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山主注:本文对于拳劲的思考有一定深度,对于良好拳劲具备的条件做了概要性的论述,这对于武者而言这就是练功的方向。

武术修炼过程中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用肩颈拙力。武术最本质就是格斗术,格斗是必然用力的。但内家拳是不尚拙力的。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肌肉用力,区别就在于用力的方式和部位不同。

常人的方式是抡拳头,也就是俗话说的两膀子力气。这种用力方式做功的是大臂和小臂的肌肉,需要颈、肩、胸背的肌肉缩紧,隔膜上提,胸腔蹩气,为胳膊用力提供力学支点。这样下半身的力量发挥不出来,形成梢节拖着根节的发力方式。内压集中在胸部,自我感觉是胸部前挺、抽紧,挺脖梗项,做拳时坐腰挺胸,起腰拔胸,腰脊是软面的,没有弹性挺拔支撑之力,极易造成各种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再求争力,实际只是大臂和身体(胸背部)僵硬的对拉撕扯,身上的肌肉极力收紧,才能给大臂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如同老式坦克,必须停下来,才能发炮。

这种时候练习者会感觉自己很有力,上半身的体感很强,但一打倒人身上,马上感觉力量放不出来,没有杀伤力。对方只感觉被推了一下。老话叫力气捆在身上了。

这种用力方式还会造成中节(丹田)发空,上下身脱节,身体没有主动运动,完全是靠迈步,让大腿拖着身体动,单独做拳时,要靠有意识的趟泥、跺、震脚等方式凑整,实战时,别人一用截腿,自己马上感觉别扭。而且根本不可能出现像鬼魅一样飘忽、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

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椎(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就会出现《神运经》上的飞腾之功,或叫轻功。

所以,形意常说没有腿,或说叫暗腿,或说出来步就会使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之后,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力量来源于腰际。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这个球又抱着肋骨。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刚劲是太极拳的基础

太极拳不仅仅只是松和柔,而应有刚猛的劲力。而除过陈式太极拳,再的太极拳几乎见不到发力。刚劲,是练习任何拳术都有的共同基础。真正的太极拳是刚柔相济的,那些一味强调放松,用意不用力,柔软、松懈的练习方法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力是自然本能

在自然界无论是人类和动物都有自卫发力的本能,这是一种然现象不要杷它看的多神奇,是熟练工种.

就动物而言幼年时就练打闹捕捉游戏,为生存能力练就一身好本领而自卫捕食充饥,在捕食中可发挥出各种本能.老虎狮子有跑跳蹬咬的技能,青蛙、蚂蚱有弹跳之力,人也是一样 . 有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干活时有灵活力,快慢力,小力大力和巧力。

工种不同力度不同,武学也是如此,只耍把所学有用的东西练出来就可为已所用.

例如;你想把内劲练出来就多练柔和力,想练出长劲就多练耐力,想练出刚劲寸劲就多练松紧爆发力,只有多力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不管在生活中或练功时,一定要找出方法,悟出力学道理,以简为学,以简为练,以简为用,力由心发,长短互用,多法运用,方能练出实用之效也。(本文完)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已经开始招募,五月份开课,里面有很多各拳种优秀的功法,包括桩功、试力、内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请关注,可以加罗山主微信:18513683927进行交流。

附:

来源:传统武学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