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仙人掌种植基地。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人民网文山6月10日电 (符皓、尹馨、刘怡)仲夏时节,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居民小组,石旮旯里长满仙人掌,绿意盎然。
庄子田居民小组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占85%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9亩。连片的仙人掌“治好”了石漠化的“生态癌症”,也让过去荒凉贫瘠的石头山变成了吸引村里人回乡创业的“宝地”,村民们闯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种一亩仙人掌,果和叶片都能卖钱,能挣上万元。”69岁的唐田章是村里第一批种植仙人掌的村民。他笑称,这是“懒人庄稼”,房前屋后、山坡荒滩都能种。
为了抱团发展,庄子田居民小组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出“党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村里建起厂房,添置分拣、干洗设备,还修建了冷库。如今,村民们干劲更足,天天往仙人掌地里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返乡,种植热情高涨。
截至2024年底,庄子田村仙人掌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累计售出仙人掌干花7吨、种苗3500吨、仙人掌果650吨,实现收益108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8000多元增长至23600元。

仙人掌景观。人民网 尹馨摄

石头山上种满仙人掌。人民网 尹馨摄

村民查看仙人掌长势。人民网 尹馨摄

村民查看仙人掌果。人民网 尹馨摄

村民挑选晒干的仙人掌花。人民网 尹馨摄

村民将晒干的仙人掌叶片装袋。人民网 尹馨摄

庄子田居民小组栽种的仙人掌。人民网 尹馨摄

仙人掌种植基地也是踏青赏景的好去处。人民网 尹馨摄

村民用仙人掌制作饮品。人民网 尹馨摄

庄子田村栽种的仙人掌。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庄子田村全貌。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