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医案,源远流长。医案是医生诊治病症的记录,又称病案。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民国时期医案是近代医家学术经验的渊薮,承载着近代医家光辉的学术思想。其中的规矩准绳对今天的临证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民国中医医案钩玄》书辑录了民国时期北京中医药期刊刊载医案 180 余则,涉及内、外、妇、儿各科。著者多为名家圣手,如施今墨、汪逢春、朱壶山、张相臣等。书中医案前载“原文”,后附“钩玄”。既保留原案风味又便于如今读者品读。医案钩玄,引经据典,博采众家,或析其症,或辨其因,或阐其机,或论其方,揭示医案玄妙之处,帮助读者领会其中奥义。

目录及内页介绍

第 1 章 内科疾病 001

肺系病证 001

1 寒饮咳嗽 001

2 咳嗽(痰喘宿疾)003

3 外感咳嗽误下(阴虚咳嗽)005

4 趸嗽 006

5 寒咳嗽 007

6 咳嗽(久嗽)009

7 毛细气管支炎 010

8 急性肺炎 011

9 肺病气喘 013

10 伤寒化燥热喘 016

11 喘证 018

12 喘息 019

13 气喘 020

14 肺痈(一)020

15 肺痈(二)021

16 肺痈(三)022

17 肺痈(四)025

18 肺结核(一)030

19 肺结核(二)033

20 肺痨(肺痨不寐)035

21 痨瘵 037

22 肺萎(肺痿)037

23 肺病(慢阻肺)040

脾胃系病证 044

24 胃脘痛(慢性胃炎)044

25 胃脘痛(急性胃炎)045

26 胃脘痛(反胃呕吐)046

27 胃脘痛(吐血)047

28 胃癌 048

29 胃肠病(胃肠功能失调)049

30 呕吐阳脱证 051

31 呃逆 052

32 腹痛(盲肠炎)054

33 小腹痛(阳物作抽)056

34 寒痛(寒疝)057

35 腹痛(结核性腹膜炎)058

36 便秘(神昏便秘)060

37 二便不通 061

38 腹泻(溏泻兼血漏)063

39 赤痢(热利)064

40 时温下痢 066

41 泻症(热利)067

42 泻痢(协热利)069

43 时行热痢 071

44 赤痢伤阴 072

45 风湿下痢 073

46 痢疾(老年下利)075

47 赤痢 076

48 血痢(一)077

49 血痢(二)078

50 痢疾(疫毒痢)079

51 风湿挟热痢疾 081

52 痢疾(阳虚痔疮)082

53 实热赤痢 083

54 泄泻(水泄)085

55 下利(协热利)086

56 下利便脓血(热利下重)086

57 痢疾 087

58 暑湿疟疾 088

59 疟疾(一)090

60 疟疾(二)091

61 疟疾(三)093

62 疟疾(四)095

63 肠热病(一)098

64 肠热病(二)099

65 肠热病(三)100

66 肠热病(四)102

67 肠热病(五)103

68 肠热病(六)105

69 肠热病(七)106

70 肠热病(八)109

71 肠热病(九)109

72 肠热病(十)111

73 蛔厥 114

肝胆系病证 115

74 类中案 115

75 狂证(药毒证)121

76 循环、消化、神经、排泄、呼吸各器官同时患疾(急黄)122

77 目眩 123

78 中风 124

79 肝病 127

80 寒热往来 129

81 肝气病 131

82 奔豚 132

83 右胁痛(胆囊炎)133

肾与膀胱系病证 134

84 水肿(一)134

85 水肿(二)135

86 石淋(一)136

87 石淋(二)138

88 膀胱结石症(砂淋)139

89 淋证 141

90 膏淋 141

气血津液系病证 144

91 吐血 144

92 血证 145

93 衄血 146

94 水饮 147

95 糖尿病 148

96 虚劳(肾虚)150

97 虚劳(精血虚)151

98 虚劳(郁证)152

99 外感吐泻亡阳证 153

100 虚劳(阴虚阳亢)154

肢体经络系病证 155

101 痛痹变异 155

第 2 章 外科疾病 157

102 跌损 157

103 颜面丹毒 158

104 阴疡(阴疮)160

105 阴疽坏症 161

106 疮毒(疮疥淫毒)163

肆107 小肠痈 165

108 肠痈 166

第 3 章 妇科疾病 167

109 闭经(一)167

110 闭经(二)168

111 闭经(三)171

112 崩漏 172

113 产后恶露不行 173

114 小产 176

115 产后结胸 177

116 产后发热 179

117 乳痈 179

118 石瘕 181

119 脏躁 182

120 乳岩 184

121 子宫炎 185

第 4 章 儿科疾病 187

122 口唇外现黑圈 187

123 食积 188

124 小儿痢疾(一)190

125 小儿痢疾(二)191

126 小儿麻症(一)194

127 小儿麻症(二)195

128 白口恶疮 196

第 5 章 五官科疾病 198

129 风毒眼疾 198

130 喉风 199

131 眼鼻痛 200

132 火眼云翳 201

133 目疾 202

134 面神经麻痹 204

135 齿龈炎 204

136 脑漏 206

第 6 章 伤寒、温病类疾病 208

伤寒类病证 208

137 伤寒 208

138 伤寒(湿温伤寒)210

139 湿温伤寒 213

温病类病证 217

140 春温喉痧 217

141 循环系核结症(鼠疫)218

142 湿温(一)219

143 湿温(二)228

144 湿温(三)230

145 阳明风温 232

146 大肠湿温 233

147 热霍乱 235

148 白喉(一)239

149 白喉(二)240

150 烂喉痧 242

151 喉痧(一)243

152 喉痧(二)244

153 喉痧(三)245

第 7 章 针灸治疗类医案 247

154 咳喘 247

155 腹痛 248

156 痢疾 249

157 呕吐 249

158 呕泻腹痛 250

159 胁胀腹痛 251

160 疝气 252

161 痛痹 253

162 肾虚腰痛 254

163 中风(一)255

164 中风(二)256

165 手腕疼痛 257

166 伤寒表证 257

167 瘟疫 258

168 红丝疔 259

169 羊毛疔 259

170 脚气 260

171 痛经 261

172 月经不调 262

173 子宫寒痛 263

174 闭经 264

175 难产 264

176 乳闭 265

177 食积 266

178 遗精 266

179 目疾 267

180 喉、齿疼痛 269

181 齿痛 270

182 面瘫 271

183 目赤 271

184 积聚 272

有关书籍购买或售后问题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

更多正版书籍,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