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7岁的王恩茂参加红军,自此踏上了革命道路,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王恩茂始终兢兢业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期间,王恩茂先后出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1941年,为了打破敌人对解放区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中央命令,王震、王恩茂率领三五九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全体官兵,仅用三年时间,便将这里建设成了盛产粮食的好田地。这一时期,王恩茂在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的同时,还写下了长达1.2万字的调查报告,毛主席看后,表达了欣赏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王恩茂随王震率军进驻新疆。这一时期,王恩茂领导了我党在新疆的党政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改造起义部队等一系列工作。
王恩茂一边开展组织工作,一边与当地干部积极交流,向他们了解社会情况。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群众,王恩茂更是一来到新疆就开始学习维吾尔语。
对于即将40岁的王恩茂来说,重头开始学习一门语言,并非易事,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在他心中,要想跟新疆人民打交道,将民族工作做到位,就必须克服语言难关。

除了开展民族工作,推动整个南疆社会改革外,当时,王恩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坐镇指挥开荒大生产。
解放军进驻新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粮食紧缺,美国人在撤离新疆前,还曾放话“共产党的军队将会在新疆饿死”。可见,这一问题由来已久。
新疆军区成立后,下达的第一号命令就是:
“驻疆部队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
王恩茂在部队的动员大会上,充满自信地说道:
“兵无粮则散,民无粮则乱。我们要发扬南泥湾光荣传统,用坎土曼(新疆农具)砸碎人家的预言。”
就这样,十多万解放军在新疆展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垦荒运动,这场大生产运动持续了三年时间。王恩茂和广大战士们一起,扛起坎土曼,奋战在垦荒第一线。
最终,新疆军区成功解决了粮食危机,甚至还有余力帮助当地人民解决粮荒问题。

除了粮食问题外,刚刚解放后的新疆,社会情况也相当复杂。因此,在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方面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于是,王恩茂白天开荒,夜晚又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开展工作。因为时间紧迫,他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一边就着凉水啃面饼,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王恩茂凭借自己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下了《新疆社会调查》。这份调查报告引起王震高度重视,并印发全党,供广大干部学习。
随着新疆减租反霸和土改工作的进行,王恩茂组织近2万名干部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分别进驻各县、村,开展工作。经过长达十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减租反霸任务。
新疆的农民群众在分得粮食后,不禁高呼“共产党万岁”。而王恩茂在调查报告中用极其详细、准确的数据记录了这一工作进展,足见他的调查有多细致。
而在非常复杂、敏感的民族宗教问题上,王恩茂更是高度重视。在调查中,他发现在减租反霸运动中,发生了过激的情况,牵连了宗教人士,甚至出现了打死、打伤人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王恩茂提出了“慎重稳健”的四字方针,循序渐进逐步做一些必要改革,从而实现政教分离。
王恩茂在新疆的工作受到了王震以及中共中央高层的高度赞赏。1952年,王恩茂接替王震,开始全面主持新疆工作。
在他的领导下,新疆的革命建设事业获得了极大发展。与此同时,在他的建议下,中央党校还专门开办了新疆民族班,为我党培养了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
王恩茂工作中,尤其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他曾明确说明少数民族干部存在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干部有许多优点,他们对于本地情况熟悉,语言、生活、习惯与群众完全一致,各方面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没有他们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
因为工作负责,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官架子,王恩茂在主政新疆时期,与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69年秋,王恩茂来到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开展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尽管已经花甲之年,但他来到工厂后,努力学习,基本掌握了机床操作技术,甚至还能够和工人一起倒班顶岗生产。
1972年,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干扰,原本应该恢复工作的王恩茂被调至芜湖地委担任第一副书记。当时有很多老同志都来劝他不要去。
但王恩茂认真思考后,决定服从组织分配。在安徽芜湖工作期间,曾有两个背着哈密瓜的维吾尔族老人来到芜湖,特意看望王恩茂。
两人一见到王恩茂,便立即走上前去,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
“王书记,我们是从新疆哈密来的,1959年的时候,您在我们那里住了一个月呢。”
王恩茂也热情地拥抱了他们,并欢迎他们的到来。听到乡亲们想念自己时,王恩茂忍不住红了眼。
1975年10月,在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之际,王恩茂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除了检讨错误,汇报自己在芜湖的工作情况外,他还提到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批准自己回部队参加工作。

当毛主席收到王恩茂从芜湖寄来的信件后,才得知他现在在芜湖担任地委副书记。王恩茂是我党优秀的干部,如今却只是一个地委副书记,简直是大材小用。
毛主席当即将这封信批给聂荣臻,并明确指示将王恩茂就近分配到南京军区工作。1975年末,王恩茂离开了安徽芜湖。
1981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让王恩茂重返新疆主持工作。当中央领导告诉他这一消息时,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王恩茂竟再次激动起来。他立即表态道:
“完全服从中央决定,绝不辜负中央的信任。”
在去新疆赴任前,王恩茂还来到邓小平家中拜访,并听取邓小平对他在新疆开展工作的指示。邓小平在谈话中,直言“新疆的同志十分欢迎你回新疆去”,但同时,他也强调“团结大多数,不要搞小圈圈”的重要性。
王恩茂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时隔十多年,王恩茂再次回到了新疆,为新疆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001年4月12日,王恩茂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根据老将军生前遗嘱,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新疆乌鲁木齐公墓,履行了与新疆各族人民相守的承诺。
参考资料:党史博览2016年4期、当代贵州2013年25期、党史纵览2023年11期、《学习时报》、读报参考2023年26期、纵横200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