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留学生痛下“狠手”,严禁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已经就读的近7000名国际学生也必须转学,不然就要变成非法移民。

中国留学生是最大的受害群,直接涉及到时10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特朗普有多冷酷无情?他都不让教育部出手,而是直接交给国土安全部操办驱逐留学生,这力度就很猛前所未有的猛了。

近年来,全球很多优秀人才前赴后继去美国留学,已经出现了虹吸效应。

说白了就是美国国力强,大学氛围好,去的生源就好,出的成绩就高,科研大牛都喜欢去,各路资金就更充沛了。反过来,美国也就更容易吸收好的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哈佛牛不牛?当然是世界第一牛的存在。

哈佛大学留学生占比27%,这一次面临被驱逐的6800名国际学生和学者就来自140个国家,其中中国学生1000多名,这才是哈佛真正牛最有力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咱们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各种“优待” “学费减免”“留学生专属宿舍”不同,所有去美国的国际学生都是要支付高昂学费的,这对哈佛来说就是稳定财源。

但美国留学生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清北毕业班集体往美国跑的相关报道不时出现,也撑起了美国学术人才的根基。

现在哈佛大学遭遇特朗普的“雷霆一击”,全球顶尖学子都要考虑了,敢不敢把自己的命运系在喜怒无定的特朗普身上?

特朗普还要在位三年多,今天能让你走,明天可能又会把你召回来,后天却又要卡你是不是抵制犹太人的身份。他的这一番胡乱操作,等于是把哈佛大学面向全球人才的门给堵死了。

但是,这一切都在国家的预料之中了。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做好了“此处不留爷,就在中国读”的方案。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都在官网上发文,只要你是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就可以无缝衔接地回来,并且给出了直博的优待。

当前,哈佛大学有1016人名中国留学生,这座以美国法学高地学府的学生,会不会看上以爱国主义教育闻名于世的复旦呢?这是一大看点。

果然是以法学高地,面对特朗普的胡作非为,哈佛大学充分展示出了头铁的特色,校长随即硬刚特朗普:哈佛绝不会放弃独立性,不可能放任改变美国学术自由的数百年坚持。

这下轮到特朗普尴尬了。现在,我们都希望他最好在这一条自我封杀学术自由的道路上走到黑,不光哈佛大学,其他美国高校的留学生也最好都全部驱逐才好。

这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就更吸引力,也更能理直气壮地承载这些被驱赶走的人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刘鹏

美国时间2025年5月23日中午,哈佛大学生物工程系的实验室里,王婧(化名)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突发新闻弹窗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法官艾莉森·巴勒斯签署临时禁制令,暂停执行国土安全部对哈佛SEVP认证的吊销决定!”

时光倒回不足24小时,那是一个让整个哈佛大学所在的波士顿地区都记忆深刻的一天。天空一反常态地阴沉,从清晨开始,冰冷的雨丝就夹杂着骤时的狂风,气温骤降到往年5月罕见的低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土安全部22日突然发布一项惊人决定:该部门以哈佛大学未能遵从联邦政府的特定政策要求(包括提交部分外国学生行为记录等)为由,宣布即刻吊销其参与“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SEVP,一个管理外国学生的政府数据库)的认证。

白宫方面亦表态强硬,称“招收外国学生是一种特权”,并指责哈佛校方在某些校园问题上处理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禁令一旦生效,意味着哈佛不仅无法招收新的国际学生,包括王婧在内的哈佛大学现有约6793名国际学生(占哈佛在校生总数27.2%)也将面临在72小时内转学的极限操作,否则便可能失去在美合法身份的灾难性局面。

这湿冷反常的天气,恰如其后笼罩在哈佛国际学生心头的阴霾。“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王婧说。

她试图拨打负责国际生事务的哈佛国际办公室(HIO),但电话那头传来让她等候的消息:“前方排队人数超过100人”,那种在冷雨中无处可躲的孤立与无援,几乎将她击垮。

尽管法官的临时禁令暂时阻止了国土安全部的决定,但每一位在哈佛在读的国际生心中悬着的石头依然无法完全落下:

临时禁令真的能够阻止国土安全部最终的决定吗?法律诉讼过程会有多长?在这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新的变数,太多的疑问现在还没有答案。

晴天霹雳:禁令突降 象牙塔风雨飘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王婧和所有哈佛国际学生经历这般过山车般情绪起伏的,正是5月22日那个阴雨连绵的下午,

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宣布,因哈佛大学未能遵从联邦政府的特定政策要求,其“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SEVP)认证被即刻吊销。这意味着哈佛未来不仅无法再招收国际生,现有在校约7000名学生也将面临在美身份不合法的风险。

此次国土安全部吊销哈佛SEVP认证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哈佛大学与美国特朗普政府之间持续数月紧张关系的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哈佛校园内曾因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爆发过多次立场鲜明的抗议活动和营地驻扎,引发校内外广泛关注。美国政府方面也特别指出,其关注点包括据信参与了相关抗议活动的外国学生和教职员工,国土安全部曾正式要求哈佛大学提供部分外国学生的行为记录。

面对联邦政府的一系列要求,哈佛大学校方则多番强调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要求已“远超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并可能侵犯其宪法权利。在多所面临类似压力的美国大学中,哈佛被外界视为“学术独立最坚定的捍卫者之一”。

在SEVP认证被吊销之前,哈佛大学已遭受数轮来自联邦政府的压力措施。其中包括高达22亿美元的联邦科研资金被冻结(哈佛大学正就此在法庭上抗争),以及有消息称美国国税局(IRS)正计划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园内部,相关的紧张氛围也早有显现。

哈佛大学在2024年曾因其对校内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的处理方式,以及部分犹太裔校友和学生就校园反犹主义提出的投诉而受到激烈批评。

校方成立的两个特别工作组在2025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在2023-2024学年,部分犹太裔和穆斯林学生都曾在校园中感到不安全、被疏远,甚至遭遇学术审查。作为回应,哈佛大学已采取部分措施,例如将其“公平、多元化、包容与归属办公室”更名为“社区与校园生活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日,当法官暂停执行的消息传出后,哈佛校园内的情绪有所缓解。王婧说,她在中国留学生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半开玩笑地打出:“感谢法官!差点就成了第一批‘哈佛认证国际难民’了!”

底下迅速跟上了一串哭笑不得的表情包和“同感+1”的回复。

“昨天还在查转学去加拿大或者欧洲的可能性,今天突然告诉你‘暂时没事了’,这种感觉太不真实了,”主攻东亚史的博士生陈曦(化名)苦笑着说,“前一秒还在担心研究资料看不完,下一秒就在想,我是不是得去申请个什么‘学术避难’。”

她和几个同样惴惴不安的同学在得知禁制令后,相约在查尔斯河畔走了走,大家谈论的,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还有这种从“天之骄子”到差点“流离失所”的荒诞感。

哈佛反击:校长的誓言与法庭上的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长在信中宣布,哈佛大学已在联邦法院对国土安全部提起诉讼,并紧急申请临时禁制令(TRO),以阻止SEVP认证吊销令的即刻生效。“我们将动用一切法律和可利用的资源,来捍卫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哈佛的学术使命,”校长的誓言给惶恐中的学子们带来了一丝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哈佛校友组织Crimson Courage也迅速组织一场在线会议,邀请到众多哈佛法学院目前在从事法律工作的校友,为关心事件的国际生和其它人士提供帮助。

终于,在2025年5月23日下午,好消息传来:美国地区法官艾莉森·巴勒斯(Allison Burroughs)正式批准了哈佛大学的请求,签发了临时禁制令。这意味着国土安全部吊销哈佛SEVP认证的行动被即刻暂停,“特朗普政府”剥夺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计划也因此暂时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