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报国担使命 方程式里写春秋

数41班 唐正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正奇同学进行国旗下演讲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当我们凝望五星红旗在清华园冉冉升起,心中激荡的不仅是家国情怀,更有一份属于数学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数学科学系的新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既是"十四五"规划蓝图的见证者,更是用数学智慧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践行者。这份责任,在百年变局与复兴征程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愈发彰显出沉甸甸的分量。

百年前,清华数学系在民族危难中诞生。郑之蕃先生怀揣"教育救国"的信念,在战火中编写出中国第一本现代数学教材;熊庆来先生穿越半个中国,在西南联大的茅草屋里讲授微分方程;华罗庚先生拄着木杖跋涉三千里,将数学火种撒向大江南北。前辈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为中国数学扎下根基。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无处不用数学。"这份跨越时空的智慧,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的清华数学课堂里,资深教师阐释数学之妙,国际友人交流学术之长。这些场景背后,是"行胜于言"精神的当代传承。当我们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数学已不仅是纸上的公式,更是推动创新的引擎:在国产芯片的实验室里,拓扑优化算法将晶体管精度推进到3纳米;在碳中和监测中心,偏微分方程模拟出碳排放的时空图谱;在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架构中,数论构建的加密算法守护着经济命脉。这些实践生动诠释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方向。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2024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国庆专题以“鸿蒙系统正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开辟新天地”为题,展现了中国科技的最新突破。这个完全自主的操作系统,正是通过形式化数学方法实现零漏洞认证,在数字化时代筑牢了信息安全根基。传统操作系统依赖经验驱动的抽样测试,而鸿蒙创新性地运用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从根本上杜绝漏洞风险。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更是大国博弈中的战略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格局。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在这场剧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烈的现实需求与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密呼应。我们要像华罗庚先生那样“弄斧必到班门”,把数学研究写在国家最急需的领域。

同学们,当晨光再次照亮主楼前的国旗,那抹跃动的红色里,流淌着代代清华数学人的精神血脉。从郑之蕃先生战火中执教的背影,到今日青年学者在AI前沿开疆拓土的英姿,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以数学人的理性锚定真理,用方程式求解发展最优解,让清华数学的智慧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案 | 唐正奇

图片 | 建筑学院

排版 | 赵明波

审核 | 付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