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极端高温或超历史极值,多地地面温度超70℃,今年夏天会更热吗?在刚刚步入5月不久,北方多地就仿佛被置入了巨大的蒸笼之中,多地提前进入“烧烤”模式,地面温度急剧攀升,多地突破70度大关,河南、山西等地的局部地区甚至高达72.9度 。这才刚踏入五月,北方就以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强势“出圈”,更是让民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热到离谱”。如此反常的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也让大家忧心不已:今年会是最热的一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气温计的数字一路狂飙,突破 70℃大关,那是一种怎样的炽热概念?想象一下,户外的大地仿若一个巨大的烤盘,鸡蛋打上去瞬间煎熟不再是玩笑,车座烫得让人不敢触碰,马路上的沥青都似乎要被晒化。在这般高温下,人们走在街上,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火炭上,防晒衣、遮阳帽、太阳镜全副武装,却依旧挡不住滚滚热浪的侵袭。对于户外工作者而言,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中暑、热射病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调侃,在这样的地面上,打个鸡蛋,不一会儿就能“煎熟”,虽是玩笑话,却也生动反映出了高温的极端程度。此外,高温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在高温下水分蒸发过快,土壤墒情变差,导致生长受阻,甚至可能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而且高温容易引发火灾,干燥的植被和易燃物在高温下如同火药桶,一点即燃,给森林和城市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区别?说起这地表温度和气温,可别混淆。实际上,地表温度是指在没有遮挡的土质地表测到的温度,它受到太阳辐射、地表材质、土壤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是指离地1.5-2米百叶箱里测到的温度,它受到大气环流、云层覆盖、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是气象部门常规测量并发布的数据。地表温度通常会比气温高很多,尤其是在夏季暴晒的情况下。在这次北方极端高温事件中,气温可能只有30多度,但地表温度却能超过70度。这是因为地表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积聚在表面,而且像水泥、柏油等城市地面材质的比热容较小,升温快,使得地表温度急剧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我国北方多地地面会出现这般超高温?专家分析认为,这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从大气环流角度来看,今年北方地区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使得空气难以形成对流,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不容忽视,它如同温床,为极端天气滋生提供土壤,使得高温天气频发、强度加剧。近期北方地区晴朗少云,日照充足,地面热量收入远大于支出,热量不断堆积,地表温度想不蹿高都难。此外,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水泥马路等人工下垫面不断增多,它们的热容量小、导热率高,容易吸收和储存热量,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此次的高温过程还会持续多久呢?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气候模式的变化,短期内极端高温事件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如果高压系统一直稳定盘踞在北方地区,那么高温天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北方大部地区的气温将逐渐下降,高温范围也会明显缩减。不过,虽然本轮高温即将结束,但未来仍需警惕高温天气的反复。如果有冷空气活动或者大气环流发生调整,高温天气就可能得到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端高温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高温天气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会引发热射病、中暑等急性健康问题。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散热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中暑风险大幅增加,症状从轻到重,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甚至会陷入昏迷,即热射病,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高温的危害更大,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会是最热的一年吗?气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厄尔尼诺现象、大气环流等。虽然目前仅是5月,但北方极端高温的出现已为全年气候趋势敲响了警钟。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上升,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增加。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以及2024年已被确认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的事实,今年成为“最热的一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此次北方极端高温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可能会越来越频繁,我们需要做好应对更炎热天气的准备。对于北方多地地面度,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