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今年52岁,半年前开始频繁感到疲惫,起初以为是工作劳累,但休息后仍无法缓解。
在家人劝说下,吴女士去医院看病,检查发现血钾高达5.9mmol/L(正常值3.5-5.5),血肌酐更是飙升至630µmol/L(女性正常值<84µmol/L),最终被确诊为尿毒症。
追问病史得知,她患高血压十余年,却从未规律服药,也未定期体检。医生痛心指出:“如果早几年控制血压、定期体检,或许能避免悲剧!”

为什么肾病早期往往被忽略了?
肾脏是人体的“精密滤网”,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清除毒素、调节电解质和血压。然而,肾脏的“代偿能力”极强,即使50%的肾单位受损,仍能维持基本功能,这也导致早期肾病往往毫无症状。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但知晓率不足12%,许多人像张女士一样,直到肾功能丧失80%以上(进入尿毒症期)才察觉异常。
医生忠告:这些症状是肾脏的“求救信号”
当肾脏损伤超过代偿极限,身体会发出以下警示,需高度警惕:
1. 水肿与泡沫尿
眼睑或下肢水肿:肾脏排水功能下降,钠潴留导致组织水肿,晨起眼睑肿胀是典型表现。
尿中泡沫增多:蛋白尿使尿液表面张力降低,形成细密、不易消散的泡沫(类似啤酒泡沫)。
2. 疲劳与贫血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引发乏力、面色苍白、头晕。 毒素蓄积抑制骨髓造血,加重缺氧症状,形成“越累越虚”的恶性循环。
3. 夜尿增多与皮肤瘙痒
夜尿>2次/晚: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尿液夜间排泄增多。 顽固性皮肤瘙痒:磷排泄障碍导致高磷血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
4. 口气异味与恶心呕吐
尿骚味口气:尿素氮经唾液酶分解产生氨味。食欲减退、恶心:胃肠道黏膜在毒素刺激下出现水肿和功能紊乱。
如何预防肾病?
吴女士的悲剧并非个例。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两大元凶:1) 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血压(>140/90mmHg)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引发肾硬化。2)糖尿病:高血糖导致肾小球高滤过,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病因的30%-40%)。
国际肾脏病学会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损伤。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肾脏病变也是如此,吴女士的病例警示我们:忽视高血压管理、漠视身体信号、忽视体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定期筛查、及时干预,才能让“沉默的肾脏”远离尿毒症的阴霾。